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及其优化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2.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平 《特区经济》2008,(2):134-135
1950年冬到1952年底的新区土地改革中,面对中央政府显著强势和极其有限的授权,地方政府作为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集团”,在中央宏观政策、地方法规和干部素质以及农村社会现状的约束下,运用政治、行政、法律和宣传等多重行为手段,追求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连接中央和农民的中枢地位与执行中的微观配置角色,使其成为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和农地制度领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制度从实质上说是农地产权制度,是社会对以土地为对象的各种权利的安排和规定,并借以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行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类型,为我国下一步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继续创新仍然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农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置"的改革创新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文章分析了新农地产权制度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考察以农地产权制度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改革实践。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仍存在多重障碍,应明确产权制度主体、维护所有权主体权益、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以切实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着重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不可能深入地涉及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因此与城镇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比.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不规范、不系统、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及其弊端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本文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比较了当前学术界的相关改革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地入市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根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农地直接入市的内涵、溯源以及我国现行农地入市制度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实行农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并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加快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农地直接入市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地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农地作为最稀缺的资源不能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界定和完善产权制度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获取专业化和分工利益的过程。其不仅促进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大大激活了农村组织、资金等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本文通过对广东南海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分析后认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地产权,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13.
农地确权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农地确权理论上是能促进农地流转的,从而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构建"产权界定、产权实施和制度环境"的制度效力分析框架,基于农地确权制度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效力生成逻辑得出,确权颁证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对农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效应产生决定性影响,并探究制度效力生成的现实约束以及抑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创新农地确权方式、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激活农地市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先农民私有、后集体公有的变迁历程。根据农地产权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把农地制度变迁轨迹划分为私有私营、私有公营、公有公营和公有私营四个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系统考察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为推进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申红卫 《乡镇经济》2007,(11):73-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但改革仍然不到位。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木西  赵德起 《改革》2007,(9):122-127
契约作为制约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本身具有不完备特性。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契约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契约主体的垄断偏好。契约对产权制度效率有直接影响,但其真实影响力远未得到开发。这为从契约入手,加强对契约的治理,从而提高农地产权制度效率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益新 《特区经济》2006,(3):143-145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担的社会经济职能与农地产权制度关系的分析,指出土地产权分离面临的制度困境。提出统一产权,重构农地产权主体,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