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股份全流通时期,应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股权制衡;引入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致使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必须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侵占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邱娟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28-132
首先对大股东侵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个综述,选取了2004年和2009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大股东侵占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现股权分置度变量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发生呈重要的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有重要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大为 《特区经济》2006,(6):115-116
本文尝试通过对詹森——麦克林模型的拓展来解释我国股票市场比较普遍的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一般模型表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并不是大股东侵占行为产生的充分条件,诱导大股东如此行为的因素还包括大股东属下的其他经营单元的相对经营状况、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大小及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倾向等。具体到我国股市来看,国有股、拆分式的上市方式、畸高的发行市盈率等因素大大增强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9年非公开发行的大样本数据,从股价操纵视角,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中大股东侵占行为。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过程中,大股东会通过操纵发行基准期内公司股价的方式进行利益侵占。在大股东直接参与股份认购时,民营性质特征、资产负债率越高及流通股占比越低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使得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有机会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非公开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大对非公开发行的监管力度,抑制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的侵占行为,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合理利益,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 因此,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淑梅 《中国经贸》2009,(10):23-25
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都是重要的,这不仅因为资本结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资本结构同时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进而制约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研究资本结构对管理者利益侵占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负债融资不能抑制管理者的利益侵占行为,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倒U型”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支持动态权衡理论,证实了目标资本结构的存在.同时,管理者利益侵占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文中主要论述了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害行为普遍存在.大股东通过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非正常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文章通过对大股东侵害的行为方式及其动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控制大股东侵害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真是聪明,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当初国企之间三角债盛行,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怎么办?债转股!今天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举步危艰,怎么办?以股抵债!经济学家韩志国评论说,“以股抵债”具有积极意义,对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是“一记重拳”。但是,我认为,“以股抵债”仍然是解决股市的治标之策,不会对市场构成重大利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借助于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实施对小股东有损害的特殊财务行为。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小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的侵占,是对小股东利益的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通过占款获得了私人利益并侵占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着从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实证分析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危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占款程度与公司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大股东占款行为对公司效率的危害性是长期的。清理大股东占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行政手段是不能根除顽疾的,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在股权分置时代,现金股利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转移资金的工具,这造成了非流通股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本文以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进行分析,判断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动机,提出了在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恶意圈钱和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必然大为减少,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动因将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两个博弈模型分析大小股东博弈的情形,认为应增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罚款力度,降低小股东对大股东侵占权益时监管的成本,增强董事会的自主性、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为后果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机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关系以及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这种现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严重,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大股东这种资金占用行为对企业盈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股权分置时代,现金股利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转移资金的工具,这造成了非流通股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本文以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进行分析,判断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动机,提出了在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恶意圈钱和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必然大为减少,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动因将会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方式备受关注,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融资资金,股权质押在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时解决了融资问题。但是,泛滥的股权质押隐藏着许多风险,大股东在对公司股权进行质押时很有可能存在为自己谋私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掏空公司的行为,影响公司的正常业务和生产生活经营,从而给公司绩效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而提出制定优化公司生产经营治理策略,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不佳却畸高派现,相反另一些上市公司长期盈利却不(低)派现,中国"股利政策之谜"一直困扰着国内学者。从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运用2006年~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资本结构和大股东偏好差异,不同所有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行为差别很大。证监会与再融资行为相挂钩的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更适合民营上市公司,对解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并无益处,应区分不同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性质来推出相应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4年在沪深股市交易的1172个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样本分别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所有权性质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分咸3组、2组和3组,共组成18个组合,先後考察了股权集中和私有制封大股东侵占的治理效果,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性质没有差异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私有制并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大股东侵占的概率;股权集中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股东侵占的概率;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侵占概率负相关;当私有产权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大股东侵占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