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深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但在区域金融合作等领域则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本文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区域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的现状,依托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金融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初步合作阶段。深化双方区域金融合作,要克服本国金融抑制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金融深化推动双方在金融监管和汇率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21—25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南宁如期举办。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届博览会围绕"科技合作"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并围绕技术转移、金融、  相似文献   

3.
张彦 《亚太经济》2013,(5):56-61
中国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合作方式、合作水平上出现瓶颈。双方都寄希望于RCEP能使中国东盟走出困境,提升东亚经济合作的水平。RCEP是当前东亚地区最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本文对RCEP框架下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未来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市场主导型转变成政府主导型。伴随着在东盟“10+3”框架下后危机金融合作计划的出台,涉及整个东亚国家的区域贸易协议也相继出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在货币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经济合作运行的现状,进而研究区域贸易协议在东亚地区的有效性,剖析东亚区域合作方式的局限性,为相关决策研究者提供新的问题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5.
共享增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东亚区域经贸一体化趋势已凸现东亚区域内的一体化合作,曾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中心,形成一种自主且松散的开放式合作,而近年迅速发展的是以双边经济合作协定(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简称为EPA)或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简称为FTA)为代表的实际经济领域的合作,[1]及以东盟+中日韩框架为依托、以清迈协议为标志的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东亚经济与贸易发展已明显表现出强劲的一体化趋势。截止到2003年3月,东亚区域内在实际经济领域已经生效或正在协商的双边合作协议(以中日韩为核心)已覆盖东盟10个国家以及中国…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14,(5):12-12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说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延伸。而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新兴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无疑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宗旨高度一致。8年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共识到实践,逐渐形成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新机制,已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今年1月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官会上通过的《泛北部湾经济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式为理论基础,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协调合作问题,分析了双方合作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机性协调与规则性协调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酝酿和提出,表明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走向全面合作的愿望。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也是区域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走向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也符合和平发展的主流。鉴于中国与东盟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决定其合作架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形式。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刘君里 《珠江经济》2004,(10):36-41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经济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包括旅游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一系列的合作已经启动,而且正呈突破性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田子义 《特区经济》2011,(10):100-102
建国以来,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大体经历了边民互市贸易、双边经贸合作、中国——东盟框架下的滇缅经贸合作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功能不断深化。但滇缅经济合作进展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表明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缅经济技术合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双方在对话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贸易合作机制、投资、能源、交通运输、旅游等合作机制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滇缅经贸技术合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协议》使得中国电信通讯服务可以进入马来西亚等六个国家的电信通讯市场。通过对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东盟三国在通讯服务业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进入东盟通讯服务市场存在一定优势和挑战,必须借助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基本建成的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和迎接挑战,扩大中国与东盟通讯服务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4.
黄军勇 《特区经济》2009,(10):209-211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一个常设机构,其作用的发挥与金融服务环境密不可分。广西作为博览会的举办地也是与东盟接壤的桥头堡,本文主要分析广西当前为博览会提供服务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间接税法律制度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0,26(11):57-60
虽然《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经对最有可能阻碍域内货物跨境交易的关税制度进行了协调,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各国国内间接税的税制差异同样也会对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构成障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实现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等要素真正的全流通,还必须关注包括间接税在内的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的协调。欧盟间接税法律制度协调实践为其他区域合作体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中国—东盟应结合本区域发展的特点,汲取欧盟有益的做法,逐步推进自贸区间接税税制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元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它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有关问题。为促进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双方应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应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袁玲  吴郭泉 《特区经济》2008,(6):193-194
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广西提出了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合作构想。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建为背景,以桂林市为对象,探讨了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战略为与泛北部湾山水相连的桂林旅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分析了桂林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桂林旅游应加快融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志锴  张艳梅 《特区经济》2011,(10):252-253
中国与东盟双方劳务合作迅速发展,随着双方经济合作从"浅水"逐渐走向"深海",双方合作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同时法律体系复杂、境外劳务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日益明显。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在对外服务管理上下工夫,使信息有效化、系统化,解决劳务合作者不能解决的信息爆炸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建立信息化的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纠纷预警机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的服务投资领域进一步的拓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章分析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方面在金融上所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改进我国的金融服务和加强金融合作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