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先明 《特区经济》2007,224(9):283-286
华为的成功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因为华为恰好进入了技术进步最快的信息产业,有人认为是因为华为赶上了中国通讯设备整体性更新改造的机会,有人认为"时间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法宝。然而,这些解释是不完整的。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这一根本性的因素就是其建立在"熔炉"和"马赛克"基础的强势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所谓"新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当今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在网络搭建的全球市场竞争平台上,企业的优劣势被无情的放大,因为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如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跑车,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马太效应在"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中不断被残酷体现。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舞台上,资本"列强"给民族品牌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局,从活力28变身"明日黄花",乐百氏已经"愁眉苦脸",到中华牙膏改姓联合利华,再到大宝被注入"强心针",一批民族品牌明星纷纷陨落。是投身外资巨头带动,还是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民族品牌如何在当前的局势下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澄荣 《亚太经济》2012,(4):121-123,148
欧债危机为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机遇,但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也面临企业跨文化冲突、缺乏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等挑战。因此,政府部门要助力企业"走出去",提升其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并在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投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让祖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愈加紧密。本文分析了设置自贸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涉及华侨华人的制度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对外投资分布不均衡、侨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并研究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用PEST分析法构建制度设计内容,并就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加强智库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在制度方面的优化建议,以降低管理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型"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进步文化,它具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改革观精神、多元价值观融合的价值维度。"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创建必须以以人为本为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以创新制度为契机。本文据此作出分析,以期为建设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特区经济》2008,(6):I0002-I0003
<正>日前,省委汪洋书记在深圳调研时就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深圳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两个面向",即面向世界,推进国际化,争创发展新优势;面向全中国,以服务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的要求。这是指导葵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要纲领。  相似文献   

7.
冯鹏程 《中国经贸》2012,(23):46-47
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为了未来的生存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华为和海尔,可以视为中国企业的两大"样本"。说它们是"样本",一则这两个企业或低调或高调,企业文化迥然不同;二则这两个企业走出了两条国际化路径:华为的"技术道路"与海尔的"品牌道路"。眼下,中国几乎所有的规模型企业都确定了自己的国际化目标。但是,TCL、明基的经历告诉我们,国际化这条路并不好走。在研究者看来,国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品牌双主导型市场",而中国企业缺少的恰恰是技术和品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传统国际贸易中采用的美元、欧元、等主要世界货币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每一种文化都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存在自己赖以自立的独特品格和"坚硬内核"。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知识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成立于1983年4月,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有色金属矿业投资与合作的排头兵,中国有色集团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色集团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使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吴中宝 《中国报道》2012,(11):18-21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跨国经营的"硬门槛",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则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软门槛",这种差异往往导致企业"走出去"之后出现水土不服、折戟沉沙。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到中国来了,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出现了"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格局。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和谋求生  相似文献   

14.
杨眉 《发展》2005,(9):28-31
发达国家不要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国际社会质疑"谁来供应中国",并炮制"中国能源威胁论",当中国面对能源困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垃圾"、"电子垃圾"、"洋垃圾"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三步走"海外发展战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知名品牌为特征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左右全球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海尔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在走出国门之初,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海外发展战略:第一是走出去,第二是走进去,第三是走上去."走出去",即:进入主流市场,在这个阶段,海尔遵循了"先难后易"的策略;"走进去",即:进入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走上去",即成为当地化的主流名牌.  相似文献   

16.
“和文化”是构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文化”是绵延两千多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相谐相和,互相变化,又各守其位,由“中节”到达“中和”,本质上是多元协调下的合而为一。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作用,把企业观念形态文化“内化于心”,把企业制度文化“固化于制”,把企业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已从表面上的产品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竞争即企业文化竞争。在中小企业中,青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和生力军,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两者结合,把握现状,掌握规律讲究方法,以不断提高青工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为出发点,做好后进青工转化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多元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带来冲击,传统的"三进"工作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三进"的教育途径,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因此,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必须以国有企业总体特征和现实条件的剖析为基础。由此,文章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跨国经营方面的无效性,指出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跨国经营的理论选择,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论述了如何构建一个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能减少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文章以施工企业为核心,首先分析了"营改增"对成本管理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