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曦 《东方企业家》2004,(10):64-65
喜欢写作.却并不代表他只能写作;喜欢设计.郡种满足感让他充分证明7自己的能力;而在主业“职业经理人”上,他的管理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这就是海岩,一个不可分割的海岩  相似文献   

2.
张磊  张寒冰 《活力》2013,(9):55-55
在全世界的人物新闻写作里.要想达到高度的精准和“盖棺定论”,大概只有讣告栏能实现。但凡这个人还活着.他就会发生万千变化,不断从记者笔下跳脱。一个好的人物特稿作者.既要在文字上掌控你要写作的人物,小心别让他在你的文章里恣意发声:又不能给人物设置牢笼,让他施展不得,成为你文字的囚徒。如何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可能是人物特稿写作者最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3.
周毅凛  乔虹 《活力》2013,(10):74-74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麦尔文曾说:“写作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了,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他还说:“为了保证导语的鲜明性和可读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至50个(英文)字以内。长导语占的报纸栏目太多,往往行不通。只要记者下工夫,导语可以写得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4.
杜牧,素以我国晚唐时期大诗人而著称,而他曾经做过很长时间文书工作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公文写作方面颇有成就.他关于公文写作的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门作者尝试开拓的新学科:据说.前人曾研究过写作美学的问题,1921年时,陈望道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美质》一文:而今。学科林立,但好像无人涉足写作美学的领域 作者既喜欢写作.又爱好美学,这些年总是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于是.在宣传干部业务培洲班上.作者将平时的片断思索拣拾起来.上了“写作美学”课.斗胆抛出了如下见解:  相似文献   

6.
陈中华 《新远见》2011,(2):122-124
伯父郑惠从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后.几乎每年的夏天,都要到北戴河避暑、读书、写作。也几乎每年都把我带上。其一是他几十年生活的阅历,工作的艰辛,事业的起伏,有了一个忠实的倾诉对象.其二是我会带上够几个人吃上一个月的湖南腊肉、腊八豆、酸豆角、  相似文献   

7.
曾晓芳 《活力》2010,(17):57-57
新闻的可读性.表现在写作形式上,就是要采取那些读者喜闻乐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接受新闻,如果内容上既是其关心之事.写作和表达形式上又相当吸引人,那对他们来说,阅读新闻就是一件赏心乐事了。下面就结合本人新闻写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较低级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黯然”不要写作“暗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分别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并提出了高职英语写作练习的具体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1.
周太奎 《活力》2010,(2):70-70
什么是良好的写作习惯?概括地说来,包括以下几点:关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注重积累和勤于练笔的习惯:认真构思和勤于修改的习惯.具体地说.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大体总结为六个方面:即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和多修改。  相似文献   

12.
当作家,他获得日本第34届直木奖邱永汉于1948年末从台湾到香港,语言不通,找不到工作,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文凭在香港也不值钱。无奈中开始用英文给英国人办的《远东经济评论》投稿,聊以糊口。从一开始,邱永汉就是把写作当生意做的,他毫不讳言,自己写作是为了赚钱。为给女儿治病,1954年邱永汉举家迁到日本,用较多的精力投身写作,发誓两年成名。这似乎不合勤学苦练之道,但在他看来,写作既然是一种“生意”,那么,做生意两年赚不到钱,就该“歇菜”。邱永汉认为,既当作家,就该“出售”自己的看法,因而他推销自…  相似文献   

13.
范佳林 《活力》2012,(3):34-34
英语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作为“可理解输出”.英语写作使得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但是,有不少学生觉得用英语写作很难,不知从何写起.也不知道如何去写。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孔令燕 《现代企业》2011,(11):68-68
本刊讯 2010年冬天,贾平凹结束了巨制的写作,一个偶然的想法让他开始行走,他选择了中国目前最为贫困偏狭的地区之一定西。”  相似文献   

15.
齐鹏 《政策与管理》2011,(4):I0036-I0037
“一个好的创意和写作可能会给整个产业创造不菲的价值。”在李东升看来.人们会日渐习惯英国作家罗琳那样的故事.哈利·波特的创意和写作.不只是给个人带来了上亿的身价,还创造了超过上百亿美元的产业价值,仅仅电影票房就超过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活力》2012,(2):162-162
2011年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到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采访方法要创新。写作构思也要创新。“体验式采访”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董姝 《活力》2012,(4):72-72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麦尔文曾说:“写作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了.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他还说:“为了保证导语的鲜明性和可读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至50个(英文)字以内。长导语占的报纸栏目太多,往往行不通。只要记者下工夫,导语可以写得言简意赅。”中外新闻界有抱负的记者总是竭力经营这块方寸之地,希望写出令人称羡的新闻导语。那么,何谓导语,导语怎样才能写得言简意赅呢?  相似文献   

18.
采访结束之后,李途纯特意嘱咐记者,回头一定要把采访录音给他听一下,他觉得谈得不错,正好可以把这部分资料填充到他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当中去。他没有透露书的内容,但很容易猜到,主题绝不会离开太子奶。  相似文献   

19.
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邓小平:“他既满腹经纶,又能力超人.两者的结合产生出爆炸性的力量.“的确,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善于写作、富有文才的伟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与他高超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也是分不开的.&;lt;邓小平文选&;gt;三卷汇集了他作为文章家的智慧之作,反映了他的写作才能.这里,仅撷取有关回忆文章和各种资料的片断,描述和说明这位伟人极富文才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其韵在俗     
邹蔚 《东方企业家》2011,(12):106-106
沈浩波说他这辈子就做两件事:写诗、出版。 1998年他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大论争的重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