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抵押权是依照法律规定而由当事人约定的、用以担保债权取偿而直接支配标的物(动产和不动产)的担保权。抵押权人直接对物享有的权利,可以对抗物的所有人和第三人。本文从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抵押权对抵押物的孳息的效力、动产及不动产登记及其效力、抵押物处分上从属性等方面论述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效力问题是抵押权制度的核心,研究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合同效力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同效力所谓合同效力,是指当事人合意的法律评价,即法律对当事人的约定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以及发生何种效力而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评价不同合同的效力就不同:①给予肯定性评价时,将产生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②给予相对否定性评价时,则会产生合同效力待定或可撤销的法律后果;③给与否定性评价时,则产生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3种不同的合同效力评价结果反映了合同与人的价值取向的关系,是合同的一种价值体现。而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或者使主体愉快等的属性。在合同与人的关系中,合同的价值亦即合同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商事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化,仲裁所受理存在合同第三人为典型代表的多方财产纠纷,致使仲裁协议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对实体法第三人产生效力的呼声日益高涨。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根源于仲裁机制对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仲裁法司法解释中当事人变更和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对继受者的效力规定是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立法突破。我国有必要顺应国际仲裁法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对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性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物权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基本权利。物权具有的与一般第三人直接发生利害关系以及对财产的直接支配性质 ,决定了物权法的独特原则。我国现行物权立法存在诸多缺陷。审视并确立我国物权法的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区分、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优先效力等基本原则 ,对我国物权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错相抵原则对第三人的适用从当前各国以及我国立法来看均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其司法实务仍有不少争议。文章就过错相抵原则对第三人的法律适用中第三人过错的认定、是否以当事人存在债之关系为要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6.
陈丽琼 《理论观察》2007,(5):112-113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不仅使其与诸多诉讼原则相冲突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弊端。学术界对于改革还是改良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法律渊源和诉讼理论来看,针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弊端进行改良,更有利于我国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保护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是契约默示下银行的义务。我国关于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立法缺乏系统性,效力层级低、缺乏权威性;制度规则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义务规则与例外规则之间失衡;缺乏对客户完善救济机制的规定等。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制度构建,应当通过立法规定金融消费者隐私权并明确保护内容及例外情形,明确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完整权能,完善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洪婧 《特区经济》2010,(9):258-259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基本原则即自愿、合法、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自愿原则,可以通过建立调审分离的机制加以贯彻落实;对于合法原则,可以通过对取缔性和效力性强制规范的区分,明确实体法约束调解协议的界限;对于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规定不同的标准。在允许例外存在的前提下,作者提出了调解保密作为调解制度的另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商业登记时申请登记的商事主体具有创设效力或者公示效力。法律规定应登记而未登记的事项,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经登记和公告后的事项,原则上可以对抗任何第三人。登记事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登记人不得以登记事项虚假对抗善意第三人,但虚假登记并非由登记人的过错造成的除外。商业名称、商业地址和分支机构的登记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彭世权 《特区经济》2008,235(8):229-231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三资企业立法与经济发展及WTO的要求存在许多矛盾。在内容上,三大法律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与国内的其他法律如《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存在许多重复和矛盾。外资企业法违反了WTO协议的国民待遇原则、TRIMS协议中的市场准入原则,所以应该废除我国三大外资企业法,同时吸收其中的先进立法经验,与公司法并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伙型中小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表见合伙法律现象。源于英美法系“禁止反言原则”的表见合伙制度,对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十分有利,有效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无法回避的“表见合伙”问题。引入表见合伙制度,是今后我国加强和完善合伙企业立法必须研究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正全 《魅力中国》2013,(20):306-308
摘要:信用证欺诈案例不断发生,既给进出口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信用证欺诈源于其独立抽象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被不法者所利用。使得独立于基础合同的纯单证史易被变相运作。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稳定交易秩序且维护当事人利益,研究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对信用证欺诈进行法律救济,成为时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司法止付制度应运产生,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3.
法理学中对法律行为效力的研究是很薄弱的,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民法帝国主义的影响与我国法理学界的封闭性、研究的滞后性。这里试图在现有的法理学视野范围内为法律行为的效力研究找到可以依靠的理论基础——法律的效力。通过构造连接法律行为效力与法律的效力之间的桥粱,以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非法转包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变相转包给第三人,长期以来在建设工程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虽然我国<建筑法>、<合同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于工程转包明确规定了适用的原则和效力,但对于工程非法转包,肢解后分包合同处理问题上,仍无较完善的规定,这使在处理这方面纠纷的案件时,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对第三人权益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如概念的混乱、对第三人保护标准的不统一等,导致侵犯第三人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期待法律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更加明确、具体,祈盼《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执行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247-249
我国《物权法》对动产抵押公示效力统一规定为登记对抗原则。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的大陆法系特色的民法体制中,动产抵押权的成立不宜适用登记对抗原则,因为,依目前的通说,所谓登记对抗,即指抵押权在抵押合同成立时即已设立,登记只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这不仅在理论上违反了我国物权法体系,在实践中也很难对未登记之抵押权进行救济从而使之丧失物权性,我国动产抵押权应采登记生效原则为宜,因为,动产抵押权的物权性是大陆法系的必然产物;物权行为现实存在使物权行为公示方式之立法不可或缺;登记生效是动产抵押权之物权性凸显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界对SA8000标准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如何在此标准的基点上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而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研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传统法理学说认为法律渊源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之说,其共同点在于学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法律渊源较多的是指法的效力渊源。从法的效力渊源角度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进行考察,归纳出SA8000标准的直接法律渊源与间接法律渊源,从而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覃炳文 《黑河学刊》2013,(12):62-66
全国省级高院网站公开行政裁判文书的现状总体不能令人满意。公开行政裁判文书是增强司法权威、减少干扰司法、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提高裁判质量、方便公众监督和服务学术研究及法律实务的需要。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的裁判文书数据库,该数据库应易于检索、全面、及时、永久公开裁判文书。行政裁判文书的公开应该以上网公布为重点方式;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论证过程应当公开;法官的不同意见应当公开。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对待西方国家所用过的科学技术、经济手段等问题,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辩证的否定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都是自我否定,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肯定方面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一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事物的存在中,已经内在地包含有促使这一事物必然灭亡的否定因素。另一方面,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在一事物转化为它事物的过程中,已经内在地包含着认可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20.
于淋淋 《黑河学刊》2013,(11):97-98
"直接适用的法"起源于欧洲,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适用理论。目前对于外国的"直接适用的法"的适用性以及适用方式仍存在着争议。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的时间不长,在立法上存在形式分散、效力模糊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明确立法原则,扩大调整领域、接轨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