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引人注目之一的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而21世纪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务院先后批准全国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一些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深刻认识这两种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就必须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试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郝寿义  高进田 《开放导报》2006,(2):25-28,47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正在为国内外所关注。它的提出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体现。本文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现实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其具体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并结合区域发展实践,提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客观定位我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现目标,设计了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对我国如何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试验区)包括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是全省重要的经济社会区域,其中合肥是省会城市,芜湖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城市,蚌埠是沿淮城市群的龙头。2008年试验区总人口1076万人、生产总值2900.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和32.7%;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家电、汽车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汽车产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七成;  相似文献   

6.
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全新的改革思路和理念的提出,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提供了条件。同时,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也赋予了综合配套改革以新的特征。当前,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应当充分利用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优势,在外汇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行政管理体制等各个领域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郭春明 《开放导报》2007,(3):26-28,32
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改革思路和模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具有“先行先试”权的改革试点地区,应当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要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新提供配套支持,从而实现综合配套改革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及其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就此开展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本文以现有的微观研究即分区研究为基础,分析各试验区理论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分区研究的特点、所取得成果的意义及仍需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制度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关键环节的农地制度创新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试验区土地制度创新理论的热点,阐述了此方面研究的特点,取得成果的意义及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将在新时期为全国改革开放起到示范作用。当前这三个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有: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社会体制和机制,建立法制社会,建立循环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行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三个试验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选行先试”的有关政策,给这些地区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是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这些生产要素之间的和谐又构成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特征。国家应当注重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文化理念创新和人才观念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凌云 《特区经济》2008,235(8):16-18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相对于"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即"新特区"来说,经济特区作为"老特区"的改革实验田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似乎已经完成了其作为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实验田功能和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的"特区之位"已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取代。其实不然,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仍将继续发挥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少波 《特区经济》2007,216(1):116-117
在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主创新的特点和要求,界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内涵,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由此,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一幕。30年间,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本文对于理论界关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将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概括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朱解放 《特区经济》2012,(3):130-13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计划调节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的和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邓丽姝 《特区经济》2007,221(6):51-53
文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关于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问题。首先,明确了服务业在开发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明了开发区与母城基于服务业的关联。再次,分别阐述了研发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开发区的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最后,提出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红雨 《特区经济》2010,(7):137-13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要求政治上层建筑方面与之相适应,对于那些不相适应的部分和方面,必然坚决地实行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模式。本文提出了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转变政府职能模式的目标以及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并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特殊性,提出对广西北部湾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分析了民营经济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并结合广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指出广东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兰晓红  王丹 《特区经济》2011,(9):228-229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核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经济社会中心地位的城市,其通过聚集、示范和扩散效应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沈阳作为省会城市,打造其成为区域核心城市具有优越的先决条件。本文将从经济龙头、极化聚集、扩散辐射以及创新示范作用的角度,就沈阳打造区域核心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剖析差距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