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余熳宁 《中国金融》2000,(7):46-47,51
银行业重组的风潮从90年代初起席卷全球,目前日本的银行业重组正出现加速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所有已公布的日本银行重组交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在1999年初以来出现的。仅在1999年,就有40多家日本商业银行公布重组计划。2000年4月1日,在日本新的财政年度开始之际,金融领域的许多大型银行宣告合并,更是掀起了一个重组的高潮。自1999年8月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宣布合并,到2000年4月18日东京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宣布将合并,日本原有的18家大银行将合并成为四大金融集团。一、日本银行业重组的背景日本银行业之所以在…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致使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骤升,将承受较大的投资损失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较为严峻.流动性困境和主权风险敞口过大是欧洲银行业的近忧和远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较为浓重,银行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了英、法、意等国银行评级.目前,欧洲银行业危机基本可控,但是还需要银行重组...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致使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骤升,将承受较大的投资损失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较为严峻。流动性困境和主权风险敞口过大是欧洲银行业的近忧和远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较为浓重,银行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了英、法、意等同银行评级。文章认为欧洲银行业危机基本可控,但是还需要银行重组资本、筹集资金,政府为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等救助措施,以彻底解决欧洲银行业危机。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并购是实现我国银行业有效重组的根本途径 1、银行并购有利于我国银行业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有一个基本原理: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企业绩效.这个原理对银行业同样是适用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既不能高度垄断,也不能过度竞争.高度垄断必然导致活力不足、效率低下,过度竞争则可能导致风险增加、内在不稳.而并购正是形成和维持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途径.通过并购,并购各方都会精心计算自己的成本收益,由此达成的银行机构重组,进而形成的市场结构,就内在地包含了稳健有效要素.  相似文献   

5.
周虹 《金融电子化》2005,(10):22-25
网络化与经济全球化,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技术创新加速了金融创新,面对入世,我国银行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加强银行内控机制,是银行面对竞争有效监控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全球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复苏态势,但复苏的区域差异和国别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欧洲银行业衰退仍在继续,美国银行业复苏态势明显,中国银行业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球银行业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业已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改变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主流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拓展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罗榕 《西安金融》2005,(12):15-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浪潮,将全球金融竞争进一步推向高潮。本文分析了全球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动因、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银行并购重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冯邦彦 《南方金融》2001,(11):27-29
2001年10月1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银集团重组合并是因应国际和香港银行业加强收购、兼并、整固的发展趋势,旨在通过合并建立更稳固、更具实力的银行.中银香港的重组合并,可以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对香港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面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欧洲银行业纷纷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监管体系、新技术运用、开放银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已走在“银行4.0”时代的前列,成为全球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和先行区,其经验对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金融脱媒、去杠杆化、利率市场化和国际银行冲击,压缩了国内银行的盈利空间,加剧了银行业竞争。面对挑战,各家银行都在进行战略调整,加速IT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引导性,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在新型银行建设中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胡松明 《金融科学》2001,(3):23-26,30
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欧洲的银行业正在欧元启动的影响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欧元的启动明显改变了欧元银行的经营环境,欧洲金融市场的统一在扩大了银行经营空间的同时,也使得欧洲各国的银行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推动下,欧元区的银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分析了欧元对欧元区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姝威 《新金融》1998,(5):25-26
樱花银行是日本和世界第二大 银行,资产总额达4380亿美元。樱花银行是由三井银行(东京的一家著名银行,成立于1683年)和太阳神户银行(一家较大的地方性零售银行,覆盖关西地区,包括大阪、神户和京都)合并而成。太阳神户银行早先由太阳银行和神户银行合并而成。 三井银行和太阳神户银行是两家实力雄厚的银行,日本财政部鼓励这两家银行合并成为樱花银行,目的在于提高日本银行业的稳定性,使日本中央银行做好放松金融监管的准备,放松金融监管可能促使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规模较大的银行能够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重组措施,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实力、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钊兰 《甘肃金融》2002,(Z3):41-44
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近些年,为适应加入WTO后的竞争需要,我国银行在组织机构、业务范围、金融工具、内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提高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特别是在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方面发展较快.但是,随着入世和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银行业务创新品种少、规模小、收益低、限制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我国银行处于竞争劣势,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业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快改革,加速业务创新,全面提高银行业竞争力,则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银行业重组的动因分析1、银行业重组的兴起和动因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监管政策限制了银行业务扩展,不仅影响了银行的实力,而且削弱了同国外银行竞争的能力。长期以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而美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很长时间才逾越了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11,(36):5-6
欧盟要求16家银行加快资本重组 在今年夏天举行的泛欧盟银行压力测试中,有16家银行勉强合格,欧盟官员似乎已下定决心加速其资本重组。该压力测试是欧盟一项协调措施的一部分,旨在恢复市场对欧盟27国银行业财务稳健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马蔚华 《中国金融》2007,(13):36-39
银行业是为社会提供融资、支付、信息资讯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的服务性行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服务水平的竞争。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家银行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的现实背景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加速开放,特别是外资银行的涌入,国内银行业市场日益呈现出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才涌 《中国金融》2003,(14):49-50
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盟银行业,危机结束后,各国采取了各种政策来改革和重组银行体系。当前,这些政策已陆续发挥作用,东盟银行业开始了全面复苏。东盟银行业改革政策鼓励银行之间合并,以壮大资本实力。东盟各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比如,该区域最大的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只能勉强进入世界50大银行之列。2002年10月,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亚洲银行大会上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亚洲各国银行必须至少获得2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才能长期生存,因此,各国国内银行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并、联盟及收购行…  相似文献   

19.
王胜邦  陈颖 《银行家》2006,(8):67-70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后过渡时期,银行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宏观环境、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目前的银行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银行业体制改革明显加速,银行业竞争程度日趋激烈,银行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与此相适应,监管当局应积极调整银行监管政策,强化银行监管制度的一致性和整体功能,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祁敬宇 《银行家》2001,(1):148-150
最近10年来,国际金融界合并司空见惯,仿佛进入"战国时代",银行业购并狼烟四起.日本银行业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本的金融史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合并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金融超前发展战略,支持、鼓励并积极推进银行业的集中与并购(这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当今日本许多著名的大银行,如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和樱花银行等皆是若干银行合并的结果.在这些银行的合并中,既有在政府的撮合下,由一家较强的银行挽救一家危机的银行的"包办婚姻",如1996年日本住友银行收购了大和银行在美国的附属机构,并买下了在大和银行在美国的大部分贷款资产,两家银行在1996年10月已经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有"两厢情悦"式的"自由恋爱",如东京与三菱银行的合并,由于三菱银行擅长于日本本土和零售业务,而东京银行作为外汇专业银行,其国际业务和批发业务发达,因此可相得益彰,在国内外开展更全面的银行服务.其用心皆在于全面发展综合性的国际大银行,逐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