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42):1-26
迄今为止,我国依然维持城乡分治、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制度。一方面,造成农村与城市土地分属不同法律约束,由不同机构管理,形成不同的市场和权利体系;另一方面,形成只要涉及农地变为建设用地,就要通过政府征地,任何单位建设用地都要使用国有土地。这种制度使政府成为农地变为建设用地的唯一决定者,成为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唯一供应商。本报告强调了以建设主体功能区为契机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制定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并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设计了相应的土地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由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以韶关市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市域土地综合分区的差异性。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提出了分区差别化土地利用策略。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差别化的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和农业用地政策。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区域城镇化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黎明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5-108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要深入开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集体所有土地管理采取两权分离模式,法律禁止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集体所有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的事实,这不仅与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矛盾冲突,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深入分析我国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现状,结合国内各地区已有试点经验,完善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规范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对于适应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配置要求、保护农民时土地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所谓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差别化的财政政策是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广东省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作为一种环境税,碳税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有助于能源结构的改善及碳排放量的下降.张明文(2009)、刘洁(2011)、张志新(2011)、盛丽颖(2012)、王文举(2012)等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了能源税或碳税对中国不同省市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了碳税在中国不同地区产生的效应不尽相同,征收碳税会拉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我国应当实行有差别的碳税政策.本文主要利用2000-2011年按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区域面板数据,研究征收碳税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广东省未来制定碳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安排,必将对现行的行政区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在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从区域划分依据、区城发展理念、同质化政府与异质化区域、主体功能区操作与行政主体、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与区域发展等方面阐释了行政区经济对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内在机制,指出区域管理政策是现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的集中表现,并从配套政策体系和当前政策重点等角度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和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遵循控制用地总量、突出耕地保护,促进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用地、促进差别化管理五项原则,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计划双向考核,内容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落实情况,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计划、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构建的人口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雄 《改革与战略》2009,25(4):42-47
文章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原因、动力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人口变化的方向和趋势,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差别化人口政策体系,分别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提出了政策目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地区的现有耕地保有量的大幅减少和征地成本的上升,将促使地方政府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而大量国有和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存在,为政府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机遇。本文认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关键在于形成政策合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芳  张皓 《改革与战略》2013,(12):21-24,42
在我国土地资源供不应求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盘活及利用城市存量土地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我国各城市存量土地盘活政策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了各城市在旧居住用地、老工业用地和工业区用地的盘活中的政策创新,对在用地功能转变、自行开发以及土地收储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当前地方政策创新存在问题和特点,得出市场主导、盘活路径多元化和盘活利益共享将是未来国家政策创新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Since 200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cluded land polic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on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the capital-output ratio.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or China from 1999to 2005, we conclude that the excess expans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land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capital-output ratio. Therefore, expanding construction land has made littl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ntractionary land policy does not deter high economic growth, and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双溪村将全村土地集体流转给重庆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实现了耕地保护由个体农户分散保护到集体经济组织集中保护的转变。当地政府和“双溪公司”很好协调了土地流转中私人决策与社会决策的矛盾,实现了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有效保护了现有耕地。但土地利用社会决策过程中,也存在政府其他政策目标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的冲突和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农村规划缺少有效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s of traditional systems of land distribution among households, clans, and the government in two of Indonesia’s poorest provinces: East Nusa Tenggara and Maluku. Our main goal is to discuss and propose alternative ways of dividing and governing productive land to meet new nee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e apply a mixe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at includes in-depth discussions with more than 50 key informants and survey interviews with 640 randomly selected respondents. We find that the number of land conflicts is rising, that land privatis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evant, and that communal land ownership tends to lead to land under-utilisation rather than to natural resource overus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e argue that economic gains can be made by changing land-use patterns and land user rights. Ou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introducing formalised and taxable clan land ownership with specified and registered family user rights.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改革不是不需要、不允许政府介入市场运作,相反,要实现市场的深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我国政府一段时间曾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文章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土地政策在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中国国情、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拓展、拓宽宏观调控工具,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用地的非农转让限制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平衡中艰难前进。现实中的农用地转用途径包括城市建设占用、农村产业化与工业化占用、小产权房和宅基地流转占用以及粗放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保护手段没有达到预想的保护目标,有效的农用地保护途径是通过加强农业基础与应用技术转化、农业衍生产品研究、农业投资等,促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收益比以及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价格比落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使农用地保护变成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吴宗珍 《改革与战略》2011,27(9):76-77,92
文章认为,土地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土地税制可以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抑制土地投机,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程度,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璐璐 《改革》2012,(1):24-32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