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分配理论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收入分配问题,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合理内核”,赋予了按劳分配原则的新内涵。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按劳分配的是社会总产品中经过扣除后那部分消费资料;2.消费资料分配的同一尺度是劳动;3.按劳分配的实质是等量劳动相交换;4.按劳分配赖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一个以共同占有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在逻辑上来说按劳分配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从马斯洛人的需要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除了进行产权改革外,还应该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斌 《公司》2000,(1):30-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对社会主义一些传统理解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里,我想就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谈谈看法。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招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条件和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决定。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公有制的实现程度还不高,但公有制经济毕竟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四条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路,以及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八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经济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这一新论断,纠正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片面理解和运用,恢复了它本来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6.
林其屏在《福建论坛》1997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改革开放中,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配套的收入分配理论逐步形成,并在分配思想、分配原则、分配政策、分配方式、分配机理方面,形成了五大特征。一、分配思想:从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地区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同步富裕,一步到位。二、分配原则:劳动致富,统筹兼顾。这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同时应兼顾各种利益关系。三、分配政策:效率决定分配,公平定收入。既坚持效率优先,又兼顾社会公平。四、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方式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一次全新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最终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在实现形式上也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我们知道,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单一直接的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难以行得通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时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的含义按劳分配的核心是“劳”,但是,对“劳”却有不同的理解。在一般教科书中,“劳”首先被理解为个体的“劳”,其次被理解为劳动本身,再次被理解为只有复杂简单之分,而没有优劣之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按劳分配原  相似文献   

9.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来,按劳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歧义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特别是在按劳分配的本质内涵、制度特点、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以及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更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一、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当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能够促进公有制,消灭剥削并且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要实现按劳分配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的量化的问题,即什么是多劳,什么是少劳,不同行业或者不同群体的劳动用什么来衡量。第二、要解决分什么的问题,这是按劳分配的核心和关键。不管是按资分配,还是按劳分配,分得的实际上是利润。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归谁所有,是按劳分配的关键。如果说非公有制的利润由资本所有制和国家共享,那么,公有制经济的利润就应当由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国家共享。第三、要解决如何分,即分配形式的问题。既然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除了得到工资以外,还应该分得有效扣除以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分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当前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回顾我国收入分配体制三十年来的改革历程,对于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完善当前的收入分配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配原则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原则是分配领域约束和规范人们分配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人们生活的改善、财富的积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按劳分配是马克思预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先后都进行薪酬改革,只有教师薪酬还不能体现"多劳多得"、质优多得"的按劳分配的原则,没有在教师中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各地政府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文章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例,基于扬州大学秦兴方教授的经典按劳分配理论与模型,探讨了教师薪酬分配较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十五”建议作为党中央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进一步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创新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对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企业层面的结合,可以实行"两步走"的分配方式:第一步,在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第二步,实行按劳分配,企业的劳动者按其在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到: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试图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多处值得商榷。本文将从本质和可行性上论证按贡献分配的不合理性,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郑小平 《公司》2001,(1):23-24
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主要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其分配方式已由按劳分配发展成了按知分配,按知分配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分配方式。 一、关于按知分配的主要观点 关于按知分配的研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种观点: 1、所有制论观点。 所有制论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按知分配本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中国当今市场经济条件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由于按劳分配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在公有制经济中,每个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相应地,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也由“坚持按劳分配”调整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会不会否定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制度?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员工持股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很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已有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定向募集公司员工持股、民营企业员工持股、股份合作制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显示了员工持股在不同企业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