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占文 《现代商业》2012,(35):275-277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共同形成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一个包含结构、机制、过程、制度等多重涵义的丰富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以及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代理投票权竞争的意义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现代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由此形成了现代的公司控制机制.代理投票权竞争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公司控制权理论的演进中得到了重视.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的管理团队在其中互相争夺公司资源管理权的市场,是公司治理结构内在作用机理的总体表现,其本质是委托--代理框架下的一种管理约束机制.代理投票权竞争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焱 《商业时代》2011,(16):51-52
主流企业理论较多的从融资结构探讨公司治理问题,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组织,这种对企业"规制"属性的过分强调导致对企业"生产"属性的忽视,即忽视了企业首先是一个生产组织,因此要重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及其结构。本文从企业的契约性和生产性两个方面深入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其理论结合点是控制权,在分别讨论融资结构与控制权配置、资源结构与控制权配置之后,最后剖析了公司治理与控制权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控制权争夺与资本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在企业控制权争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的投票权分布来影响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结果.本丈认为,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将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一套完善的约束代理人机制不能缺少兼并和接管等控制权争夺机制,尽管控制权争夺的成本可能昂贵,却为企业提供了最终的外部约束,可使企业资本结构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7.
丘文越 《现代商业》2022,(10):155-159
近年来,企业控制权争夺现象频频发生,在资本市场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文以中创环保控制权争夺事件为例,分析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发现长达4年的控制权争夺导致中创环保的股价持续走低,企业价值下降,损害股东利益.中创环保控制权争夺经历了不同类型股东的争夺,丰富了控制权争夺现象的认识,为其它企业提供启...  相似文献   

8.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业绩的因素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在改善公司治理效应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企业治理的最优模式对于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冯燕 《财经论丛》2008,(3):73-77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方面对中美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融资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董事会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总结出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一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出来刻度;(4)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质押性,剩余控制权收益一定为正.  相似文献   

11.
蒋冲  章颖 《商业时代》2011,(36):63-64
控制权是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核心权力,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各权力主体的经营管理理念,而且也是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本文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案例,从公司不同资本形态的力量对比引发权力角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均衡和有效市场机制保证权力实现等几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一些结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资本结构指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产权意义上,企业资本结构体现了企业治理主体的权力基础,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治理的有效性.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理,不仅体现在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本身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上,更重要的是,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数量之比,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与转移,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一、所有权结构美国公司制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的高度分散.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300多万股东,没有1人持有全部股份的1%.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个人或家庭无法独自承担资本,资金不得不通过股票市场向公众筹借,所有权的分化使得任何一个股票所有者都不可能对其所投资的公司具有控制权.正是这种所有权的原子裂变使公司的控制权从一个个私人股东中分离  相似文献   

14.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上市公司股权与债务的结构分析,控制权就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壤。资本在股权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分配体现了公司的控制权情况。股权结构中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票权限体现着股东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债权人控制权主要体现在限制性条款、人员参与等手段。本文从分析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入手,研究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现状,从而为优化资本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完善资本结构;提高债权人的控制权;优化股权结构,平衡股东内部控制权;激励约束经营层,发挥控制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隆斌  岳金桂 《北方经贸》2001,(11):113-114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现代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由此形成了现代的公司控制机制。代理投票权竞争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公司控制权理论的演进中得到了重视。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的管理团队在其中互相争夺公司资源管理权的市场,是公司治理结构内在作用机理的总体表现,其本质是委托-代理框架下的一种管理约束机制。代理投票权竞争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控制权分配以及治理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传统的一元股权结构强调"同股同权",但是在防范恶意并购方面存在不足,双层股权结构则有利于加强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防止外来资本对公司的野蛮侵略.沸沸扬扬的万科股权之争正是管理层与外来资本的一场博弈,文章从万科股权争夺战出发,对控制权与股权结构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中,股权是股东控制企业的主要依据,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公司治理问题,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效力,本文就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力进行了分析,又根据我国控制权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角雪岭 《商业时代》2007,(16):49-51
公司控制权实质上是将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经济主体而形成的控制权配置,以及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行为确定相应的规则,由此实现公司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权分别配置给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三个层面。在实践中,控制权配置背离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理论原则,出现了经理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两种模式,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吉鹏  衣长军  李凝 《财贸经济》2021,42(8):130-144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风险承担对促进企业自身成长和宏观经济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发现,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显著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越明显,表明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通过控制权私利机制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制衡程度和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地区法治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越弱.本文研究为理解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优化内外部公司治理环境可以缓解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后企业过度规避风险倾向,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