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IPO询价制的特征,论述了我国实施询价制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询价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询价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承销商利益与发行人利益一致导致新股发行价格高.以截至2014年3月底以来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379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控制了市场环境、公司行业、规模和市场利率等其他因素后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新股发行成本与发行市盈率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还发现新股发行市盈率受市场环境、公司资产负债率、询价机构数量显著正向影响,与市场利率和发行前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公司业绩和承销商声誉的关系显著性不高.研究证实承销商收益与发行价格的正向关系,确定了其他主要影响发行市盈率的因素,对新股发行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IPO抑价的平均水平远远高出其他国家,并且用传统的理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然后探讨了A股发行审核制度、发行方式以及发行定价机制等对中国IPO抑价率的影响,并针对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2009年重启IPO以后各股的表现,指出了其中仍需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和对中小股民的保护,以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IPO高抑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采取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机制、机构询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发展多元化发行方式,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内A股IPO抑价和国外成熟市场的IPO抑价有所不同,表现为新股“三高”发行后仍存在IPO高抑价即新股上市超额收益。对此,提供了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即IPO公司和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关于新股定价的信号博弈,不存在分离均衡,仅存在混同均衡:高质量公司和低质量公司都选择高溢价发行策略,而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对溢价发行的最佳反应是高报价申购。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且这种方法越来越受欢迎。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所以IPO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上市公司IPO定价合理与否又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不同声誉的发行中介是否会对IPO抑价产生不同影响,在国内还缺乏经验证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单独考虑承销商声誉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关系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表现出与IPO抑价率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将承销商声誉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综合考虑时,研究发现,发行中介联合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发行中介声誉假说"在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产生作用,所以,促进我国发行中介构建优良声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A股IPO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方 《西部金融》2009,(8):33-34
在中国实行IPO询价制后,IPO定价应该更加市场化.但由于中国国情等一系列特殊的原因,IPO价格的形成还有特殊的影响机制.笔者将影响IPO价格的各个因素转化为计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现实的股票市场数据,运用计量手段进行回归分析,从而讨论影响IPO定价的现实因素以及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IPO抑价问题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O抑价率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本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并针对其中造成IPO严重抑价的因素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为IPO发行定价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股价格过程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新股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新股上市价与发行价之比(要对价格)的各种因素,建立了相对价格与各种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新股的模型价以及新股模型价与上市实际价的偏离程序;最后实证分析了新股上市后的走势和偏离程度的关系,发现这两之间没有关系,说明新股上市的定价是完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非均衡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股票一、二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市盈率及收益率三方面的考察,我国股市的非均衡特征相当明显,其根源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的非市场化,通过比较与借鉴国际现行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模式。笔认为,市场询价以及有选择的竟价发行方式值得在我国推崇,同时,解决当前新股发行实践中的非公平性问题,也是加快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沪深A股IPO折价现象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沪深A股IPO的折价程度不断减弱,定价逐渐趋于理性。实证分析中只有网上超额认购倍数、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的间隔期和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定价发行方式对IPO折价程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票发行定价方式的改变是影响我国A股IPO折价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股定价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核心环节,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价方式才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本首先概述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国外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先后经历了定价行政化、定价市场化、弹性的行政化定价、准市场化定价四个阶段的演变。这些阶段的演进表明我国股票发行定价机制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资源配置功能受到弱化、降低了上市公司质量以及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问题,有必要坚持IPO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对证券承销商的管理等来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沪深两市113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实行询价制以来其市场化进程的几次重大改革事件为研究时间节点,分析了制度变迁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询价制市场化是IPO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伴随着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IPO破发越来越普遍,日益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而IPO破发程度并没有随之显著提高.这体现了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和“赢者诅咒”机制在发挥着作用,让新股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到内在价值水平并围绕其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7.
2010—2011年的新股集中破发是中国股市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实务界对该现象进行了诸多讨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章以此期间的破发样本为基础,对新股破发的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利用随机成本边界模型,我们发现新股的发行定价不存在系统下边界,即新股发行并未过高定价。随后,对新股破发与投资者情绪的回归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变量对新股破发具有显著影响,可以有效地解释新股破发的原因。据此,文章认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才是新股破发唯一真正的根源,而并非实务界所说的"高发行价和投资者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重启之后的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能有效地消除各种弊端,抑制首日超额收益过高等异常现象?文章选取我国IPO重启以后发行的新股作为样本,从信息的不对称、承销商的声誉、我国特殊的新股发行制度以及我国投资者的情绪四个角度对我国IPO重启首日超额收益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并力图从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确定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形成两个环节来解释我国的IPO首日超额收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促进我国的上市公司对IPO进行合理定价,优化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新股发行制度都实行核准制,即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后报监督管理部门核准,流程大体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核准机构不同,大陆是证监会,而台湾地区则是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上市标准方面,海峡两岸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区别。可见,海峡两岸在大的原则方面还是基本一致的,这就为建立统一的大中华证券市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A股市场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IPO发行成本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的动力更强于非国有企业,但非国有上市公司间接成本受发行市值的影响较小。样本数据证实,发行规模、发行前公司盈利指标、发行首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及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等变量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IPO发行成本产生影响。证据表明与非国有上市公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间接成本受累计投标询价制度和询价发行方式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