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茂平 《经济前沿》2010,(4):141-148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收益与超控制权收益——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燕  熊胜绪 《经济与管理》2010,24(8):74-78,92
多数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权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权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权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权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契约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最近兴起的金融契约理论突破传统的现金流思路.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机制及时各利益主体行动策略的影响.论文从控制权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金融契约理论的相关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本文研究将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创业者的最优融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控制权”变量的引入是融资契约理论的重大进步,但是由于现有的模型将控制权视为“零一”性质的变量且未能对之作内生化解释,所以这些模型仅仅能够揭示了现实融资契约安排的某个侧面。作为一种改进,我们强调现实中的融资契约不仅是多维度的,且它们通常是可连续变化的变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必然是当事人之间通过谈判而理性选择的结果。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站在创业者/企业家(entrepreneur)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最优融资契约安排的一般均衡模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融资契约安排的现实规律。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基于对名义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区分,Aghion等(2002;2003)提出部分契约概念,强调代理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实际控制权的可转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放松Aghion等(2003)的研究假设,基于贝叶斯法则对该理论做一般化分析并对不同状态下转移控制机的机制效力进行比较.我们强调在更一般的情况下,除了引人价格机制以外,引入声誉作为保障该信息揭示机制效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必要的且比价格机制列为适用.该理论对于解释信誉,授权等理论问题,以及指导中国公司治理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少波 《经济研究》2007,42(2):85-96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是证券市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由于公司控制权具有潜在的利益,制权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芝 《经济师》2004,(9):174-175
文章依据企业性质的契约理论 ,阐明契约履行风险大小是企业向不同参与者配置权利的最佳标准 ,企业的控制权应归属于承担着企业最大风险的参与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 ,企业所有者是企业最大风险的承担者 ,因而成为企业控制权的当然拥有者 ,国家应尊重并维护其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保护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城钢 《经济师》2008,(10):84-85
文章首先解释了控制权收益概念,然后总结了国际上对控制权收益的研究证据,并重点分析了投资者保护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进一步对我国控制权收益的未来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而代表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经理的是其代理人——投资经理。资本市场正演变为一个由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这两类代理人主导的市场,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理的监控实际上是一种"代理人监督代理人"。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之间的合谋会改变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公司治理各方中的分配,由此,评价机构投资者代理监督的优劣,应考虑其制度的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11.
资产重组在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有经济经历了最深刻、最全面、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和理论为中国企业资产重组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资产重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头戏"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认真研究资产重组的有关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现状分析指出资本资产重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继续深化河南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晖 《经济问题》2008,(4):109-111
目前的研究对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效果褒贬不一.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出发,以1997~2006年10间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公司为样本,对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国有股东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的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国有股东相对于非国有股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者利益保护,但在相对控股的范围内,更高的持股比例将导致投资者利益保护更差.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郝大明 《经济研究》2006,41(7):61-72
本文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业企业数据资料,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后的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经济类型公司的效率差异很大;在影响国企改制效率的因素中,企业经济类型的改变作用最大;决定公司经济类型的两个因素———资本构成和投资主体的差异都会显著影响改制效率。本文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认为提高国企改制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国家资本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15.
The "sediment"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not only restricts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brmation, but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for restructur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it makes current ways of reforming staffs' identity replacement and managers' shareholding mode inefficien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ation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property right reform theory, cash and share right compensation for the different staffs in the process of staffs' identity replacemen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addition, different profitable investment policies have also been suggested. For managers' share holding, the stimulant share ownership should be adopted principally, at the same time corresponding restrictions should be set up for managers' investment share ownership due to share ownershi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复杂产品模块化外包的最优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复杂产品的模块化外包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模块集成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综合模型,并对其最优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要消除合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模块集成商要通过建立"质押"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慎选合作伙伴、提升合作层次等策略,来优化合同设计。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及控制权特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以"法与金融"理论为基础,以1997~2006年间发生的中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家族企业控制权价值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比非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价值更高,而股权制衡则对控制权价值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theory of the firm, I examine how a series of reforms affected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 a panel dataset of more than 500 firms. The study finds that performance improved with various reforms such as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ppointing new managers, using firm-level pay sensitivity, raising marginal profit retention rates and allowing managers to determine wages and to make production decisions. Adopting performance contracts did not improve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competition, control rights, managerial and internal incentives, as emphasized by the the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19.
ST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总结出了我国ST公司现有债务重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报表重组多、盈余管理多、关联交易多、实质性重组少、改善原有管理模式少、提高运营效率少等缺陷与不足。提出了ST公司的战略重组应面向市场 ,实行包括公司的产业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治理结构调整和债务重组在内的全面重组 ,才能使ST公司的债务重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传统合作博弈中对合作剩余的分配,没有纳入到生产和消费的系统循环中来考虑,只是在对公平与合理的个人主观理解上给出了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办法。在引入消费在一定期限内具有餍足性的假设条件下,把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内,在最简单的两人合作中,用线性规划对具体数值给出一个唯一解,用代数方法得出两人合作中的一般整体最优分配解。实证结果证明,两人合作效率优于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