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旭东 《开放时代》2023,(1):96-118+7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在“大时代”带来的震惊与恐怖之余,重整自我意识、重申写作立场的仪式性、表演性创作。通过对魏晋文章与时事之关系的寓言性分析,鲁迅为杂文在严酷现实政治环境中打开历史纵深和象征空间。“‘而已’而已”的诗学句法由此在对象化和讽喻活动中,成为新的现实表现与历史叙事的构造原则。在新文学“现代性”意义上,魏晋演讲标志着鲁迅从前期效力于文化革命、思想革命、伦理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自在的写作”阶段返诸自身,在生存环境的极端挤压和限制下走向“自为的写作”。从中国文学源流角度看,杂文则是在欧风美雨中守护白话文学同其古代传统之间的传承与风格连续性的独特实践。  相似文献   

2.
森林文学是指以绿色森林世界为表现主体,或以森林作为整个作品的主体性环境背景,表现出浓郁的森林情调与风韵的文学作品,它是依据作品表现对象——森林世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色——森林风韵与情调而划分出来的文学类型。生态文学指具有生态文化意识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指后工业文明具有自觉自醒的生态思想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生态思索与生态批判而表现强烈的思维倾向性和艺术倾向性。森林文学与生态文学是依据不同的标准所划分出来的文学类型,是一对交叉性概念。由于表现对象——森林的生态典型性、直观性以及中国自然伦理观的影响,我国森林文学的生态意识浓郁,森林文学成为当代生态文学的排头兵,是生态文学与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鲁迅幼年的独特经历成为他后来学创作中精神上潜在的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忧国忧民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成为他学创作的主要动力,形成了他独特的精神视野;鲁迅用没有生气的色彩和事物来表达矛盾和彷徨的内在思想精神,用不可知来还原自己的精神矛盾,将理想和怀疑态度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他章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鲁迅剖析旧婚姻夫妇伦理,进行了对"男尊女卑"、"妇女自身奴性"和"节烈道德"的批判,来表明其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夫妇平等的伦理关系的寻求。  相似文献   

5.
魏晋六朝荆襄地方官吏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时期荆襄的许多地方官吏在荆襄地区的开发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定社会秩序,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三是扶植商业。良好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加上地方官吏的主观努力,荆襄地区从“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啙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的落后之区发展成了“外奉贡赋、内充府实”的江左大镇。  相似文献   

6.
魏晋六朝的社会战乱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为满足战争之需,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江陵、襄阳、夏口三大商业中心的出现,同时还有三大特点:其一,出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其二,货币的流通与使用;其三,产生了大的商业资本。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湖北地区以江陵、襄阳、夏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夏衍的杂感随笔吸收了散文的不少笔法,抒情味浓,表达生动,形式灵活,显示出一种别样的散文美,开创了杂文写作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组织特性的标志,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大学与社会诸因素的多维互动中,大学所独有的精神意蕴却常常受到诸多影响和干扰而发生错位或失位,大学精神的式微、甚至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试图从对鲁迅一生的大学教育实践经历研究出发,介绍他丰富的、精辟的大学教育观,从鲁迅关于大学精神论述的主要视角来反思和梳理大学这一特殊组织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趣闻逸事,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士人们的自由精神、价值观念和才学智慧。魏晋时期政治混乱,但士人们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在自然山水中体悟人生和品题人物,其品题之风对中国美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金庸的作品有着相近而又不同的渊源。他们都生活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大时代,他们不约而同的探寻国民灵魂的劣根性,而面临的不同的时代主题两人作品指向的具体方位又有所不同;两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们作品风格和内涵的相近与差异;多种文化精神对两人作品产生了相似而又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张爱玲分属两个时代,一个以犀利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闻名,另一个则以她传奇的故事、苍凉的文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虽然他们风格各异,但在其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对于对扭曲人性的无情揭露却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历重大转折的时期,混战和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之下的思想领域中产生了玄学,即本体之说,为本末有无之辨。这种思想反映在服饰上,不但衣着宽博,而且还有袒胸露怀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张爱玲分属两个时代,一个以犀利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闻名,另一个则以她传奇的故事、苍凉的文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虽然他们风格各异,但在其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对于对扭曲人性的无情揭露却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隐喻在修辞学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辞格,语文基础知识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与阅读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可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隐喻、文学评论中的隐喻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使用的隐喻等多个角度对“隐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短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的短篇小说以简短的篇幅,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图画,呈现出了动人的艺术魅力,除了鲁迅所具备的深刻思想因素外,鲁迅娴熟地掌握结构作品的高度艺术技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的高校,必然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当中。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着较强人文情怀的基础学科,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申建军  李彦红 《经济论坛》2004,(11):156-156
新经济在本质上与传统经济有着同一性。新经济是信息推动或知识推动的经济,与传统的土地、劳力和资本经济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体现出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文学的雅俗是个很难的事。因为自来的雅俗之论,是挂在口头上而没有人很好地界定其概念的说法。再有,从来的雅俗之间也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中国社会步入商业时代时,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此,学者们予以了热情关注。他们在积极探讨商业与文学的互动关系,解读商业时代的文学精神的同时,认真审定文学新的生存空间,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探索性。在这一方面,《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时尚》的研究很具代表性,它为人们了解和思考商业时代的文学现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对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