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鄂尔多斯高原盐碱化湖区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生态博物馆模式开辟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新型发展途径,是适宜于鄂尔多斯盐碱化湖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理想模式。在开发中,要坚持保护优先、本真性、选择控制和社区参与原则,确保鄂尔多斯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为基础的生态博物馆运作模式,可实现鄂尔多斯区域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具有纠正生态旅游的异化,使生态旅游真正发挥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践行环境伦理,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功能。而现阶段生态旅游环境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又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加强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政策法规调控,提供多元化的经费保障,对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规划,对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行为实麓监控和奖惩,吸引多元教育主体的联动和诸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环境教育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制度短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回归大自然”和“绿色旅游”的新型旅游,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因而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必须从制度上进行保证。针对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制度短板效应,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生态文化理论的概念、特征、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阐述,分析提出生态文化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丽娜 《天津商学院学报》2010,30(1):67-72,F0003
生态旅游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随着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展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探讨和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态旅游开发缺乏前瞻性,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后期管理不善,品牌建设落后,高科技投入不足等。河南生态旅游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强化生态旅游规划执行力,完善生态旅游制度建设,严格环境监测体系,整合资源创品牌,提高社区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秦岭北麓是陕西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涵养地。当地森林公园开发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者与开发权利主体错位以及盲目开发旅游项目等,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应采用绿色营销策略,包括采用绿色文化策略、绿色价格策略以及绿色产品等策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形成当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利益和旅游者需求三者的统一,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说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生态旅游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利弊,我们有必要确立生态旅游规划所应遵守的环保、法律、限量、区划、管控等原则,同时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9.
试探广西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强调大自然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在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往往对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从广西民族生态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探讨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问题,促进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民族生态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0.
以泰顺县为案例,在阐述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泰顺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及规划体系、研究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探索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制定政府扶持优惠政策、旅游开发的超前性和原真性、迎合游客需求建设精品景区和开发特色商品、实施差异化及竞合性战略、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等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地分享旅游收益以及相关各方都得到生态环境教育。生态旅游规划应遵循适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八大原则。生态旅游规划中应当加强对生态旅游地资源的系统性研究,重视“环境教育”的地位,完善法律法规及体制建设,注重相关群体的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规划制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陕西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初期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境内地貌地形复杂,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但在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和外延发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生态旅游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现阶段应更多地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以环保教育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法规,管理等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生态旅游是一项知识性强,具有教育功能的活动,现阶段能够在生态旅游消费方面产生群体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其人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设计线路时,宜将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异同点作为主导思想,主要面对以大中学生,小学生及其家长为主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以洪湖湿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旅游对于湿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洪湖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通过湿地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洪湖经济发展和推动湿地保护。洪湖湿地生态也面临一些生态问题,影响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展。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订科学规划,进行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采取措施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和旅游商品开发能力,推动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保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旅游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育,然而生态旅游活动本身规划不当、管理不妥等仍会造成一些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环境认真进行保育;必须认识并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律、认真做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并执行生态旅游发展政策、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计、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实施生态管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和管理、建设跟踪观测站点等,以保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不超载,生态旅游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采用生态学、旅游资源学和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结合都市旅游系统的特征和资源基础,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初步阐述了其内涵;分析了都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都市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21世纪重要的旅游方式,是现代生态学与旅游学的有机结合。河南省无论在自然生态旅游还是在人文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都存在着意识不清、定位不明、规划不成熟、环境监控不到位等问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与旅游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既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环境对生态旅游的首位重要性,也要在操作层面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注重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是:多采取粗放型开发模式、生态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生态旅游业被单纯地看作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等.本文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注重环保,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谐发展;政府部门要做好生态旅游的立法和管理工作;采用集约型开发和经营模式,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等.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生态旅游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特性和生态旅游的现状,并提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改善生态旅游存在着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使环境与经济获得动态平衡,使生态旅游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的交叉.作者在阐述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基础上,对清徐中隐山生态旅游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其开发的可行性及今后的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质量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这个角度出发,论证了生态容量开发在生态旅游系统中的地位,阐述了生态区域的游憩活动展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生态环境效益体系,以促进旅游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