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雪 《大陆桥视野》2011,(11):66-67
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定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些均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定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些均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5月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新疆旅游业特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两山一湖”整体开发的重要性,论述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辨证关系,通过国内外和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灾害,提出“两山一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风光旖旎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交通设施完备;人才荟萃管理科学,开发历史悠久等。但笔者认为。长三角旅游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和竞争优势。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在旅游市场上向旅游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丰富不决定旅游业发展的水平.要把旅游资源开发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长三角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出了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了长三角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炳君 《商周刊》2011,(21):36-36
“双城“时代,青岛应跳出按行政区谋划旅游发展的传统思维和旅游项目建设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集群、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国庆节长假,新疆旅游业又拿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接待游客数再创新高,8天共接待游客437.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22%,比2011年"十一"7天的接待量增加153.71万人次,旅游收入更是高达46.79亿元,同比增长99.79%,游客人均旅游花费首破1000元大关。近10年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0  相似文献   

7.
永安,一座建在风景区的城市。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国旅游城市、中国笋竹之乡、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南安贞堡,被誉为“绿色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甘乳岩、九龙湖、普禅山……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旅游局提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其中作为计划中提出并倡导的四项旅游之一的社会旅游与西文国家研究并倡导近五十年的社会福利旅游从宏观、长远的利益追求上来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从社会旅游产生背景入手,在对国内外对社会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并针对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社会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五点一线"战略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由东北区域走向全国,并依托东北亚走向世界,这必将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难逢的历史机遇。辽宁沿海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实力雄厚的民间经济基础和京  相似文献   

11.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的福建省莆田市,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旅游热点城市。1998年,接待海外游客12.36万人次,收入4318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24.1万人次,收入3.1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6.67亿人民币,占全市GDP的的比重为 4. 2%,旅游业已成为莆田市国民经济的一支劲旅。在世纪之交,莆田市确立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取向:到2005年,要把莆田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本文就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一些探讨。 1.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条件分析 莆田市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体验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大都得到国家某权威部门或某些著名学者的认同。该文在对品牌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品牌旅游资源、“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与“中国最美的地方”的空间布局,并具体分析了布局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品牌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认为过去不是品牌旅游资源的现在可以通过运营把它逐步塑造成品牌旅游资源;过去是品牌旅游资源的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如果旅游需求发生了变化,如果有更多更优异的品牌旅游资源产生,它照样会沦为一般的旅游资源,甚至不再成其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申奥成功和加入WTO,把我国旅游业推到了世界前沿,使我们获得了巨大商机,也使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我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如何抓住商机,真正建成旅游强省,是摆在我省各级政府和6700万人民面前一个时不我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马丽君  敖烨 《经济地理》2023,(1):206-216
文章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从“东西”和“南北”两个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旅游发展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地区分解,使用QAP方法对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旅游收入的地区差距比旅游人数大。地区间差距是“东中西”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是“南北”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大于南北方地区,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下降速度快于南北方,表现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赶超东西部地区。各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客源市场等,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全样本QAP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的贡献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其变迁,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区间差异是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世界遗产、旅游区(点)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基本指标,文章综合评价了我国旅游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发现其与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还实证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结论为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城市即旅游”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旅游即城市”新战略,构建“城市即旅游”的新格局,其实质就是要把旅游发展全方位地融入无锡整个城市发展,打造“山水名城”的大背景中来规划;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内在动力和支柱产业来打造;就是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就是要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特色,从而使城市不再是中外游客的过境地,而是中外游客的停留地;不再是中外游客的集散地,而是中外游客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张薇  严梅 《经济管理》2004,(1):93-96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旅游蓬勃发展,使当地旅游社会环境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具有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等特点,开发旅游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剖析“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在找出两者间调适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创造性地提出适宜于少数民族地区料会环境文化保护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09,(5):55-55
率先在全国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的广东有了专属的银行卡——银联标准国民旅游休闲卡,持卡人可在广东省内的“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中国银联和发卡银行旗下特惠商户刷卡消费,并享受“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的折扣优惠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大发展,已经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在众多的旅游研究文献中被广泛的讨论。本文以湖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入手,试图总结出旅游开发对农村发展贡献具体到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游卡是由国家旅游局与首批旅游卡发卡银行一同推行的集景区、酒店、交通等功能于一体的支付卡。在鲜有关于旅游卡研究的背景之下,研究从中国旅游卡产生的原因出发,总结各地区旅游卡发展情况,归纳旅游卡、中国旅游卡的概念的以及二者的区别,从发卡单位和支付功能的角度对现有的旅游卡进行分类,并指出现存旅游卡提供的特色服务,为中国旅游卡的发展提供经验。研究的重点在探析中国旅游卡发展可能存在的障碍,以及促进中国旅游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