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导致了股权制衡理论的出现。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1)和传统的认识不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是普遍存在的;(2)从理论上来说,股权制衡是股权结构的一种均衡状态,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中均存在;(3)股权制衡有助于限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溢价,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利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从大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着手,研究股权结构与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启高 《云南金融》2011,(6Z):101-101
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利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从大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着手,研究股权结构与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大股东所属产权类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克服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股权分类不彻底、股东持股比例计算方法不合理、ROE度量企业价值不合理”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倒U形态;较之于其他类型,私营产权控股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要显著很多。本文还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静态、动态PR模型,对我国证券业、创新类及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市场结构进行测度,运用SFA法测度证券公司的成本效率,进而实证分析市场结构、股权结构与证券公司成本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0期间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且创新类证券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比规范类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市场结构指标——市场竞争度与证券公司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国有性质证券公司的效率低于非国有性质证券公司的效率,股权性质对规范类证券公司效率的影响更明显;股权集中度与证券公司效率之间是一种U型关系,并且,股权集中度对创新类证券公司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105家城商行的样本数据,对城商行股权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结构是影响城商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控股能力越强,其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越低;股权制衡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有效缓解信贷投向的大股东控制;民营股东话语权增强有助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商行上市可明显弱化股权结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城商行股权结构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者腐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经营者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营者腐败与股权集中度、流通A股比例、B股H股等外资股比例均呈正比,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行政单位的公司也更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8.
韩京芳  王珍义 《武汉金融》2012,(5):39-41,71
全流通市场中的大股东交易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以2007年至2010年A股市场大股东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股权结构对不同类型大股东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净购买率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而非控股股东净购买率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现有股权结构对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交易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显著差异又将导致未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理论推演股权结构与影子银行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子银行活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非金融上市公司影子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本文的结论与提出的研究假设相一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联盟程度与影子银行活动负相关,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相比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在股权结构上具有绝对优势,其与影子银行活动负相关的显著性更强,股权分散性与影子银行活动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影子银行活动存在监督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业的。由于设立时间短和改制不彻底,股份制企业在人员、资产、核算方式等方面与原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分离不彻底,而且,国有股股权过重形成的“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此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往往被国有股的代表所控制,而国有股控制权的不明确使得国有股权容易形同虚设;另外,由于董事会的成员大多是控股股东的代表,使得大股东可以凭借其对董事会的控制权、提案权和“一票定乾坤”的表决权,名正言顺地通过股东大会做出各种决议,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只能围着大股东的“指挥棒”转,接受一个个无奈的结局。“一股独大”,也使大股东集东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行使权力缺乏约束,给上市公司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中小股东利益遭受侵犯的事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