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制性障碍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无法向外转移,不仅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限制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市化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是减少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如不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其他因素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减少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数量太多、素质不高,如目前南宁市有89.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后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村青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南宁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2004年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8.4万人。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中阳县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同时,做好农业内部文章,大力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进行了积极并富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面对AMD咄咄逼人的气势,英特尔将战场转移到落后的农村市场,将关注点转移到了不知芯片为何物的农民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深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土地转移到城镇.农民的转移在造就了城镇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总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总体环境的稳定,但是,主力劳动力的转移则给农村经济特别是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农民断代问题的出现及扩张就是主力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该推广农业生产发展新模式,加大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提高农民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近8亿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想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必须向能获得更大效益的行业进行转移。在此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福建省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钟胜 《老区建设》2008,(9):49-50
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农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笔者仅就政府在转移农民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有所作为,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4.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福山区立足区情,着眼长远,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实施就业保障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快速转移,收到了明显效果。自2002年以来,全区  相似文献   

16.
现在.农民最苦。于是.人们都在谈城乡统筹。对增加市民.减少农民.大家很快就形成了共识。为此.各地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向城镇转移劳动力达1.2亿人。今后,每年还将向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60万人。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可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7.
张峻铭 《发展》2008,(11):40-41
一、平凉市人力资源开发与成效 (一)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人力资源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从调查情况看,政府把加快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摆在了突出位置,以此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的战略任务,并积极开辟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的渠道,进而带动人力资源转移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乔志霞  张艳荣  吴建平 《发展》2007,(12):68-69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是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为了解甘肃省当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联的问题,2007年3月,笔者走访了通渭、天水、清水等市县,利用参与式方法与农户、县乡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座谈,从而得到以下调查结果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20.
1、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减少乡村人口规模,提高乡村人口的资源占有率。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农村人口。首先要鼓励农民向外发展。到发达地区去谋职就业、安居乐业,地方政府应制定“外迁人口”的鼓励政策和具体奖励措施。其次是要加快辖区内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从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的速率,让部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转移,有条件的向城市转移,尽可能减少农村的户籍(或常住)人口,使他们实现由从事低效益、低收入的传统农业向收入较高的非农行业转变,达到提高收入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