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已大大改变了过去陈旧的耕作、收割方式,新型的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已进入了农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麦收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主要针对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就其正确作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已大大改变了过去陈旧的耕作、收割方式,新型的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已进入了农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麦收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本文主要针对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就其正确作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已大大改变了过去陈旧的耕作、收割方式,新型的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已进入了农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麦收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本文主要针对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就其正确作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麦收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本文主要针对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还阐述了使用后的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麦收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本文主要针对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还阐述了使用后的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然而,当前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或科技小院)、农业科技园区等传统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是以服务农民为基础建立的。这种面向农民单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建立  相似文献   

7.
于世伟 《活力》2010,(10):220-220
大家知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都离不开宣传、发动、引导和服务。尽管目前我国农村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村村通等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渠道,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学科技、用科技的迫切要求,如何改变目前这种分散不成系统的宣传方式,选择适合农村经济状况和现有农民知识水平最能接受的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和服务,笔者以为:地市台要发挥广播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的有效传播方式,优化三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精心打造一个对农村广播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农村三轮车增多带来的危害及几点建议近年来,农村机动三轮车日益增多,据山东省鱼台县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种机动三轮车1万余辆。三轮车的增多也带来一些正面效应,农忙时节,农民可用它拉运庄稼,农闲时,可进行个体贩运,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在于改造农村社会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农民的联结和组织方式。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组织化水平低、农民居住分散以及农民群体具有散漫性的特点,乡村治理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各种农民组织,再造农村基层组织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王昌贺村农民王朝民,痴心农机科研事业,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彻底解决了联合收割机清选质量的技术难题,完善了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实现了联合收割机清选技术的新突破,已获取国家专利。1992年4月,王朝民自筹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申请...  相似文献   

11.
图书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农民已经开始寻求精神食粮,图书是农民汲取精神食粮的最佳媒介。随着科技农业的兴起,使得科技图书的需求剧增。同时,大量的青年农民急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学识水平,纷纷参加了各类技能考试,于是造就了农村的考试用书市场。因此,在人口较多或是交通方便的乡村开个书店,一定能在图书市场中赚到“黄金屋”。缝补店时下,农村新娘的嫁妆中已没了缝纫机。缝缝补补的活儿,农村的少妇和城里的少妇一样不熟练了。因此,许多农户为衣服坏了拉链、裂开小口、掉了纽扣无处缝补而发愁…  相似文献   

12.
《乡镇论坛》2010,(22):25-25
现今,农村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乡镇政府职能因此发生了转型,乡镇干部被赋予新的职责。提高科技素质,增强服务本领,已成为乡镇干部转变工作方式的基本标准。然而,一些乡镇干部虽然身在农村基层,却缺乏学科技的热情。由于不学科技、不懂科技,他们在推广农业新技术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念资料,只做一般性的宣传发动,既不实用又浪费时间;在指导农民科技致富时,他们说不清、道不明,每当农民问起与时令生产有关的农业科技知识时,总是一问三不知,让农民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3.
张龙 《活力》2011,(18):105-105
一、当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分析第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初步形成。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整体框架初步形成。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到目前各种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形成.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的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由政府直接领导到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再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广大农民已基本实现了温饱,农民对教育、卫生、安全等公共物品有着持续的需求增长,这客观上要求国家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及农村经济基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我国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的矛盾越发明显,已成为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农村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然而,由于政府在促进农村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缺失行为:对农业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上的缺失、农村市场建设与监管缺失,使农村潜在需求没有转换为现实需求。因此,要促进农民需求,必须对政府缺失行为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社会发展的大事,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要致富,学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并积极参与,广大农村在改革与科技进步的步伐中显现出蓬勃发展的力量。福建省科协等部门扎根农村,帮助农民坚持以科兴农,加强农教结合,建立完善新型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处处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新型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力、市场发展不健全等问题,这导致农村支付体系薄弱、农民资金需求难以满足、现金收付困难、理财产品选择不易等,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现状,指出其中存在创新主体单一、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及时转变支付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等方面,探究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于合如 《数据》2004,(12):29-29
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使投资主体变为多元化,农村的私营个体企业飞速发展,农村土地也全部变为承包或个人经营,对原有的集体企业也进行了重组转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村各行各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制度。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传统的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方式已受到严峻挑战,迫切要求建立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资金筹集困难,保障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我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已达小康水平,在生活富裕之余,农民也有了外出游玩的需求,因此农村旅游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