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立山 《中国市场》2010,(29):82-85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形态。构筑低碳经济体系,应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做好能源运行管理等方面着手,从法律、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其产出比和能源消费比较大,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受制于制造业的影响,因而制造业低碳发展是实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技术驱动力构成了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三重合力,因而实现转型的路径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激励与规制改革、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和交易平台并构建其推广体系、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服务体系等工作,实现有效驱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下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深入发展低碳农业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城市是控制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实施平台的背景,阐述低碳城市的内涵,介绍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的范例以及借鉴,并提出从将"低碳"理念全面导入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低碳建筑、鼓励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四方面重点打造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行业,其产品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经济背景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应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到回收整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才能实现低碳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王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6-36
历史已经发展到新旧文明交替的临界点,惟有超前认识,超前行动,才能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低碳经济下汽车制造业绩效评价指标,无法对汽车制造业在环保方面提供规范与实践指导,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非常迫切与必要。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特点,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汽车制造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意在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气候问题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出现,许多国家开始提倡低碳发展的经济理念。我国的企业也开始践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面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会计行业需要改变旧有的会计体系,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体系,解决会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低碳经济出发,介绍了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并根据企业实际经济变化对企业会计体系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趋严重,如何使企业发展更加低能耗与低污染成为了必然趋势。未来几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参与低碳经济,同样对会计体系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根据低碳经济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相关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了多种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业态模式的融合,而且有助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降本增效,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效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规划、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培育、注重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全球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的兴起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碳减排和能源约束双重压力下我国产业承接空间日渐萎缩、步伐放缓和门槛提高,必须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完善碳交易市场、促进低碳外国投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研发合作等方式,推动我国走上国际产业承接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13.
China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recent global expansion of renewable energy (RE) activity.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country has achieved it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RE products, and biggest power generator from renewables. More specifically, it explores the main motives driving RE development in China, how this is embedded in broader new development thinking on realis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als, evolving government policies on strategic planning on renewables and the complex multi-layered landscape of China's RE business where various typ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llaborate and compete among each other alongside a now large number of private companies, especially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