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规划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主攻方向。去年在纪念全国土地日时,本刊曾发表《土地管理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从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守红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土地管理要助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的序幕。《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毫无疑问,《建议》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未来5年我们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期我们特约了相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就《建议》涉及的土地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与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相似文献   

4.
实现土地信息共享是"数字国土"向"智慧国土"转变的必然要求,了解公众需求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公众访谈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首都土地利用信息公众需求状况,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信息、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地理背景、土地评价信息、土地储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各类管理数据的信息总体需求度依次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信息需求调查广度和深度、构建土地利用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深度信息共享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重庆市土地供应"十二五"规划为例,探讨规划编制框架,以期对其他省市土地供应中长期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并为土地供应规划编制规程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框架图法。研究结果:(1)"规划形势研判和指导方针确定"、"规划指标配置与调整"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制定"是规划编制的三大板块;(2)重大工程项目的用地保障是联系土地供应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纽带;(3)动态性和信息化是增强规划实效性和执行力的关键。研究结论:土地供应规划不仅是对既有规划的体系完善和功能延展,而且对年度计划起引导和约束作用,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较为统一的中长期规划编制平台,不仅保证了土地供应规划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也强化了编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8.
又称"土地规划".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代的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两类:(1)区域性规划.指在较大范围内(如经济区、行政区或江河流域)划分各类用地并配置水利、电力、交通、文化教育等各种设施,以保证该区各项事业的发展.(2)企业内部规划.指农业企业内的排灌渠系、道路、居民点、各种农用地的配置.在规划过程中,要对许多设计方案加以比较,并给予经济评价,择优选定后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资源承载趋紧、生态环境约束大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需求,全域整治成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新的特征,也是指导土地整治实践的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全域土地整治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域土地整治突出全地域空间和综合部署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对全域土地整治的指导借鉴作用和关注重点,提出了"反规划"理念下全域整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流程。研究指出,全域土地整治应采用逆向规划方法,通过对全域土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诊断,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确定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内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文所阐释的通过反规划途径来营造健康土地环境目的的全域土地整治思路,可为深化土地整治探索,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各地通过加强规划管理,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保证了国家重点急需项目用地,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党在指导农村发展上的重大战略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未 《中国土地》2003,(3):18-21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规划的编制正从原来的“技术性”逐步转变为“政策性”,规划的管理也从以前的“技术型”转变为“综合型”,逐步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程度的多少及其成功与否,将成为衡量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以人为本”的本质上来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公众行为。公众自始至终都应该是规划所服务的唯一对象,公众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那么,“公众参与”在我国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人口众多而可利用的国土面积相对有限,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总结国内外土地管理的先进经验,土地开发整理尤其是土地整理工作,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意义重大。为引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地合理开展,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避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本文结合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尝试就土地开发整理专项…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科技创新中心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科学编制好上海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规划在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倡导性规划理论的综述,分析了公众参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研究表明: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赋权"机制是公众参与的必然趋势.针对不同等级的总体规划,灵活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参与模式,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上下结合"机制是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主要制定我国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是开展一切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是落实全国国土规划战略布局和细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的实施性规划。"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的基本思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等因素,预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就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即要进一步巩固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发展平台,不断强化农业现代化基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整治内涵、外延的深刻转变.从土地整理到土地整治,不仅是概念上的变更,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范围上,已由相对孤立的、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从农村延伸到城镇;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相结合,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机制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丰富规划参与主体、增强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实施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尝试从决策咨询、执行监督、评审和公众听证等几个角度,构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是编制发展规划,描绘宏伟蓝图。以编制渔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围绕推进产业发展新跨越、提质增效新发展的新思路,按照"稳量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创新驱动促发展,生态健康可持续"的新要求,开展"五大转变"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探索新形势下现代渔业发展新举措,培育新常态下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认真编制新形势下现代渔业规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浙江省1997-200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数据和空间布局情况,发现规划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规划改革的技术途径,提高规划的调控能力.建议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中,设立城镇"弹性发展区",编制弹性规划,增加规划布局的预留空间和灵活性;采用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重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安排,提高规划布局的精度;基于"基本农田异地代保"与"异地补充耕地",完善规划数量调控制度;将"可转让土地发展权"制度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农用地保护者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