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林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林种,是发展“两高一优”持续林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已将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列入林业建设五大重点工程之一。为适应建设林业强省需求,必须加快名特优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和示范基地建设。本文结合我省的实际,提出解决该问题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央立项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在我省实施以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林业部门精心组织实施,高标准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一、项目实施总体情况中央农业综合开发在我省批准立项实施的林业项目包括: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名优经济林、木本粮油、木本药材、花卉等项目。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项目,截止2001年,…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06,(4):2-2
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柯城区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农家乐”森林生态经营、桔海森林公园休闲游基地、千亩香榧珍稀果品基地、景观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毛竹丰产高效基地等兴林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4.
徐创  仰协 《农村经济》2002,(1):50-51
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根本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主要包括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就造林绿化来说 ,当前重点是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 ,总体上要实现两大目标 ,一是实现生态效益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既为全国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作贡献 ,又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二是实现经济效益 ,正如我州“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原则 ,抓好退耕还林 (还草 )、天然林保护和“找钱林”基地的建设 ,努力将林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资金安全年”。为了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林业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我省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据统计,2005年全省完成营造林421.78万亩,占国家安排任务的100.1%,其中:黄河流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林70.65万亩,占国家安排任务的100.9%;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191万亩,占年任务的100%;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含退耕还林)完成157.96万亩,占年任务的101.3%;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林26.14万亩,占年任务的99.3%;太行山绿化工程营造林25.5万亩,占年任务的98.9%;平原绿化工程完成2.6万亩,占年…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1,(7):64-64
云南“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3699”工程,从粮食基地、养殖基地、特色作物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11,(12):11-11
长兴县2011年度"亿万千百十一"绿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本年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绿化项目1002个,占计划数的100%,完成绿化面积3.09万亩,占计划数的119%,完成苗木资金投入2.45亿元,占计划数的125%。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资金安全年”。为了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林业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我省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据统计,2005年全省完成营造林421.78万亩,占国家安排任务的100.1%,其中:黄河流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林70.65万亩.占国家安排任务的100.9%: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19l万亩.占年任务的100%;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含退耕还林)完成157.96万亩,占年任务的101.3%;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林26.14万亩,占年任务的99.3%;太行山绿化工程营造林25.5万亩,占年任务的98.9%;平原绿化工程完成2.6万亩,占年任务的100%。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08,(10):F0002-F0002
地处钱江源头的开化县,始终把维护源头森林生态安全作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全省率先通过消灭荒山达标验收,先后两次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义务植树示范基地”、“省绿化达标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绿化浙江先进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嵊州市狠抓绿化造林工作,把绿化造林工作与重点防护林建设、通道绿化、东部山体覆绿等工程配套衔接,与生态市建设、兴林富民工程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省重点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省绿化造林工作先进单位”,被命名为“2008年度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2010年,嵊州市为加快造林绿化进程,采取扎实措施,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溪国有林场“十一五”发展建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宁省本溪国有林场"十一五"时期改革、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经营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下一步改革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延续林业总场统一管理,总场、林场两级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强化资金管理,加强林产品营销管理;开展人事工资制度改革;鼓励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在部分国有林场开展现代林业建设试点,促进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城乡一体化推进造林绿化,勇闯先河开展林权改革,绿色转型壮大林业产业,持之以恒管护森林资源。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干果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代大森工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现代大森工新森工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提出了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森工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加快森工城镇化步伐,打造森林生态城镇品牌;大力繁荣森工生态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林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兴文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谈起,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强县、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把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认真抓好抓实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林业工程,全面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兴文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环境良好"是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 生态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最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精心谋划林业工作。必须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森林经营, 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经济、文化三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履行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从重庆看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云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283-285,305
退耕还林是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重庆实际情况 ,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退耕还林应摸清情况、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与人口迁移及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与发展观光林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加强管理 ,增进激励 ,持之以恒 ,追求实效。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西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2012年全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核心目标、任务与工作重点,强调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林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质量、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生态建设、林业改革、林业产业、木本粮油、资源保护和科技兴林支持力度;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确保农民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林业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四川省林业复合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业复合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不高,但呈波动上升演变态势;林业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产业经济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生态资源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的有序度与林业复合系统协同度的线性耦合度最高。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改革;克服"木桶效应",加强对林业复合系统"短板"子系统的扶持;发挥建设保障子系统的杠杆调节作用;加强各子系统的"反哺"与互补;建立健全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绩效评价、监测与预报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工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林区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大兴安岭林区新林林业局为例,分析了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围绕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振兴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首先,在林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林业-旅游"生态产业链的理念和理想模型。然后,分析了该产业链对农户可能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收益增加;鼓励农户亲环境行为,促进生态宜居实现。最后,提出提高农户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引;建立经济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稳定的财政扶持;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便捷的资讯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