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六本的解读梳理出世界城市规划的类型、重点、趋势。世界城市规划的类型框架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不同和发展阶段不同,将城市规划分为5类,分述其城市规划的特征,并由此提出未来城市规划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创新实践的规划、包容的城市规划、规划范畴扩大、尺度多样、以及规划作为治理工具。城市规划的趋势聚焦在两个关键词:包容性城市规划,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第一个趋势是面向和谐包容的城市规划,这包括:包容性规划、社会资本规划、缝合的规划、弥合城乡差距的规划和大都市区规划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个趋势是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通过反思20世纪全球规划模式(GS20C),提出面对创新、面向繁荣的城市规划再振兴。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公地悲剧"治理:以共享单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正在经历由技术理性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城市公共空间是规划实践与政策实施的场域,但也因开放性、稀缺性等特征,成为共享单车"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牺牲品.深圳市在尊重市场和公民自由的基础上,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对共享单车共治共管,基本实现了公共空间的有序使用,是"公地悲剧"多中心治理的典型案例.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在分析共享单车无序占用公共空间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多中心治理模型和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框架)剖析深圳市共享单车公共空间治理策略和互动过程,发现了界定边界、技术创新、数据共享等有助于实现公共空间资源的多中心治理,能为公共资源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While researchers in the growing field of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have given significant attention to the fragmented hydroscape that characterizes access to drinking water in the global South, so far the (re)production of other urban waters and its related power relations have been underexplored. This article seeks to contribute to filling this gap by exploring the everyday negotiations over access to urban water bodies, in particular ponds. These are understood as a composite resource that is simultaneously water, land and public space. This analysis draws on a case study from a small city in West Bengal, India, and is based primarily on data from open interviews with different actors with a stake in urban ponds.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in a context of ambiguity of the statutory governance regime and fragmented control,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pondscape is embedded within complex relationships of power whereby social marginalization can be offset at least momentarily by lo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neighbourhood clubs and political parties.  相似文献   

4.
5.
6.
7.
在中国会计改革与开放30年之际,回顾科研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展望今后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科研单位会计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快速增长而用地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临近升级、城市结构即将演变的平原型大城市如何优化布局和创造特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论文以潍坊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城市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讨促进城市形成紧凑形态、开放结构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9.
RFID无疑是现在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了RFID技术之后,根据我国物流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三个层面的因素,从技术层面、企业内部层面和供应链管理层面采分析RFID在我国的发展,并在最后指出了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违法侵占,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同样制约城市规划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其产生与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居住空间变迁密切相关。目前,拆迁安置社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空间违法侵占现象。拆迁安置空间的形成不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转型中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利共作用的产物,空间违法侵占便产生于这一政治性空间中。以NJ市H社区空间违法侵占为例,以列菲弗空间生产理论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空间再现—空间实践—再现空间"三个层次系统,从国家视角、居民视角及博弈视角分析"规训—反规训"空间生产的逻辑脉络,并为解决空间冲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角色扮演:安排者、监管者和协调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实现彻底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首要目标。以往的政府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改变传统的主导角色,定位为公共服务的安排者、公共政策的供给者、改造过程的监管者、利益关系的协调者,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macroeconomic pressures, and advances in economic thought have led to a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state from producer to arbiter among private interests. Still, the details of such a redefinition vary among countries. We aim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such differences and draw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in Brazil, China, and Indi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se countries have sought to restructure their state‐owned electric utilities. The restructuring effort has led to different outcome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We argue that ideolog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the behavior of interest groups lie at the heart of such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3.
历经进化的历史形态具有稳定性与适应性,探索其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智慧与规律,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历史文献与地图数据,综合历史调查、地理信息与空间形态分析,从新旧交织的城市里识别出历史形态,研究其特征与演变过程。认为城市的历史地域特征源于地域自然条件、城市功能要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崇尚与求真的态度、对环境因势利导的利用与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当前城市建设有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发展并检验了酒店员工关系特征如何影响员工的离职跟随行为和作用机制.通过对471个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酒店离职跟随员工与离职员工的关系特征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关系中心性、工作关系嵌入;员工关系特征与职场孤独感均正向显著影响离职跟随倾向;职场孤独感完全中介关系中心性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部分中介情感性关系、工作关系嵌入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工作者,在社区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上都存在争议。各地城市社区类型的多样性、社区建设探索的百花齐放、社区建设理论取向的差异性,使得城市社区建设在实践中出现多元化的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城市社区建设的多元化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但在理论上的强调尚不足,需要放在社会建设的视野中来审视社区建设的多元化,形成多元共处,和而不同的格局,使社区建设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动态识别三大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建立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一般过程模型。研究发现: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扩展到苏北和浙南地区,而且沿长江扩展到安徽的沿江区县,江淮城市群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网络化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在行政分割的制约下,成渝城市群实际上是由相互分割的成都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区组成;武汉城市群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引导,正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支点形成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尽管经济力量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制度因素、自然条件等对于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同样极其重要,在城市群发育的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也在发生变化。基于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建立了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提出的“前景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把对收入变化的预期作为参照,那么收入的实际变动将可分为“优于预期”和“劣于预期”两类时段,对于不同时段,“前景理论”下的损失规避特征将使消费行为呈现不对称形态。本文由此构造了一个可检验的计量模型,并利用GMM对我国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支持“前景理论”假说的成立,同时拒绝短视行为和流动性约束假说。最后,对消费的时变因素加以考察,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的特点以及信息披露后对企业的影响,总结了对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