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分类 对职业农民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peasantry(传统农民)而不是farmer(职业农民,也翻译成农场主)称呼中国农民。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一、职业农民的界定所谓职业农民(farmer),与维持生计的传统农民(peasantry)相对应,是指掌握农业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体,利用市场规则获取报酬,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者。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职业农民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般借用现代信息手段、品牌经营等新的理念,采用高投人、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方式,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较大,过程复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考察以市场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农民都经历了由“身份”向“职业”演进的历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是职业农民群体逐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曾把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作了对比分析。他认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生计,是与市民身份相对应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农民的终结”过程的集中体现。农民的流动是农民对于城乡分割的身份歧视制度的抗争。二元体制中农民的身份困境,在农民工出现以后被充分展露,有了与城市人权利的比对,这种不合理才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的权利状况就是全体农民权利状况的直接反映。正如美国学者苏黛瑞(Dorothy J.Solinger)所说,“中国农民为公民身份而战”。现代民主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公民”。“公民”是无所谓乡下农民或者城市市民的,在制度面前是平等的,他们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6.
进城务工农民是指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工种,而身份仍然是农民的进城务工人员。从身份上说,他们来自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着农业劳动,并从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说,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以此作为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民现代化是破解“三农”困境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法从农民的“内结构”层面探究传统农民的现代化转化,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古代先民朴素生态观下的土地情怀对传统农民的升级转型具有正向影响价值。而传统农民升级转型为现代农民既是身份的裂变,也是成为“现代人”的过程。“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应创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从而实现传统农民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8.
南农民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将于今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作为这次大会重头戏之一的中国十佳农产品品牌评荐活动已完成第一轮评荐,800个农产品品牌和15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了初荐名单(详细信息见“三农在线”www.farmer.com.cn)。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 ,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 ,向大中城市流动 ,在我国特殊的城乡制度下 ,构成了一个“非农非城”的特殊劳动者群体 ,我们称之为农村非农产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既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同时又是改革尚未完成的标志性证明 ,他们的“农民”身份与“非农职业”的冲突使他们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和弱势地位 ,意味着社会风险正在持续累积。一、农村非农产业群体及其产生的背景分析在“农村非农产业群体”这一概念中 ,“农民”和“非农职业”是其主要特征 ,也是构成这一群体必…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自足,新型职业农民则要充分进入市场,并利用自己技能、管理、营销等使收入最大化;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亦农亦商,亦农亦工,而是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在当代中国,农民职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培育一支有知识、有专业技能、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农民队伍,解决未来中国谁来种地、谁来保障14亿人口食品供给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该系统谋划。一、对职业农民的身份分析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职业农民的内涵应有四个特质:一是全职务农,指职业农民的经济活动是以从事农业再生产为主体,并以此为生计来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在“三权”分置过程中实现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农民的转型趋势和面临的困境是:转型中阶层分化趋势逐渐明显,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由“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已成必然,但面临的制度瓶颈难以打破;农民市民化是大部分农民转型的最终归宿,但土地规模经营“触顶”对农民转型形成挑战;新型知识化农民正逐步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但农村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民转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和下乡市民是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两类群体。进城农民不同于传统村居农民,他们基于比较收益进城从事非农职业,并可能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未来城市中的“新市民”,而下乡市民是在政策激励之下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具有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新生力量。两类人群有着不同的行为逻辑:进城农民基于理性经济人的价值考量,并不会退出在农村的地权,以便于其在城市发展不畅时能够有回到农村的兜底性保障,而下乡市民通常需要获得集体内部成员的心理认同并得到原单位的业绩激励,才能专注于乡村经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此,应当鼓励进城农民在不丧失承包权的基础上流转经营权获得财产性收入,为他们在城市发展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而对于下乡市民应当允许他们入股集体经济参与分红获得经济激励。  相似文献   

14.
“三夏”时节,原本是农民最为忙碌的季节。但在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反常”景象:许多农民不再躬耕于田野,充当传统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主角,而是行色匆匆地走进工矿企业、走进集贸市场……如今的兴国农村,农民这一“角色”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人、股民、经纪人……一个个崭新的角色,昭示着兴国的农业正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农村经济由弱变强,农民生活由贫穷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5.
厉明君 《山西农经》2023,(11):87-90
文章通过在桂滇黔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调查,共计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 008份,发现以桂滇黔地区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普遍存在以下特点:性别比例不协调、受教育程度偏低、年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总体偏低、从业年限普遍较长、身份和职业比较多元化等。桂滇黔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普遍对已开展的培训评价较高,也能够比较积极地参加相关培训;他们对自身职业技能认可程度较高,但对自身市场经营能力自信心较弱。桂滇黔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下乡指导少等。针对以上特点和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建立“短而精”培训模式、设立专项资金、人才激励。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基于农民群体分化的事实,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将通过两条路经转化为市民,即异地转型模式和就地转型模式.同时,考虑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农民群体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农民市民化必须通过农民工身份市民化、传统农民职工化和行为心理市民化三个阶段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角色的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17.
职业农民     
《农民科技培训》2014,(10):49-49
河南今年将培育6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安排以三门峡市和兰考县、夏邑县等13个国家级示范市(县),正阳县、民权县等14个省级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培育对象,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来有效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14,(2):10-11
<正>2013年,辽宁省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转型为目标,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为原则,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辽宁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在4个国家级试点县(康平、岫岩、建平、建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特殊群体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在城市社会。他们数量庞大,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他们却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没有起码的劳动福利保障,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大门之外,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他们就是农民工,在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劳动者,是城市中一群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0.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突出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指出方向和目标。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