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 《金融纵横》2008,(8):54-56
1995年的《票据法》作为重要的商事法律制度,对保障票据正常使用和流通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与随后实施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票据法律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票据法》已不能满足金融生活中日益增长的支付和信用需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文在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票据法》确立融资性票据合法地位的可行性,并依此提出了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现有银行票据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我国现行<票据法>的规定,以及银行票据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目前我国的银行票据主要具备如下几项功能:一是支付功能.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广泛的主要是支票和汇票.由于银行票据在执行支付职能时具有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票据行为--背书,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广泛地被使用和转让,成为一种极具流通性的支付工具.二是汇兑结算功能.  相似文献   

3.
谈票据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淼 《金融纵横》2004,(2):45-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作为经济往来的支付工具,其流通规模和使用数量不断扩大,尤其是汇票、本票、支票信用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票据市场业务的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票据在发挥其支付、信用、融资、流通、汇兑等支付结算功能的同时,其潜伏的风险性也日渐显现,这些风险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企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必须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4.
票据作为融资工具有成本低、融资便利等优势,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特殊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票据支付实现应收/应付账款票据化并获得额外收益。但是,由于票据贴现的贷款属性、票据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性质以及票据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票据市场在发挥融资功能时仍受到制约。所以,在鼓励企业使用票据融资的同时,亟待在宏观审慎评估狭义信贷规模中为票据贴现单独创设信贷规模管理体系,推动票据“标准化”的良性发展以及打造票据市场稳定发展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同城票据处理方式具有了很多新特点,以我省为例,现探讨如下。一、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票据的处理目前,人民银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3.1版,小额支付功能普通借记业务仅限于人民银行之间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规范票据行为 ,保护票据权利 ,维护经济秩序 ,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 ,为企事业单位从事票据结算提供了法律依据。那么 ,当前企业在银行实际办理票据结算业务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注意正确使用银行账户办理支付结算。不同性质的账户有不同的使用规定。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 ,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账户划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使用规定 :1 基本存款账…  相似文献   

7.
按照《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对票据和基本结算方式的规定,我国支付结算管理应当包括票据业务的管理和支付清算业务的管理两个方面,而支付清算业务又包括商业银行内部清算和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办理的跨行清算两个方面。票据业务的管理和支付清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根据对辖内县域票据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发展和推广使用票据结算的相关建议:完善信用体制;用结算成本推动票据结算工具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支付结算工具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和完善票据支付结算工具的结算制度;加强推广使用票据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武汉地区票据业务从无到有,市场规模有所放大,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武汉地区票据业务的孕育和发展仍明显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成为经济、金融持续发展的一个滞阻因素。本文试从分析现状入手,进而揭示矛盾和问题,提出以武汉这一中心城市为依托构建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步骤建议和配套措施。一、武汉地区票据业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武汉地区早在80年代即开始了票据业务,但由于出现了较多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曾一度处于萎缩停滞状态,未形成规模。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开展票据业务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  相似文献   

10.
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的工具,流转是其生命的基本过程,因而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灵魂。但是我国票据立法对于票据无因性基本采取了消极的立场,对票据的原因关系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票据实务中却存在突破我国现有票据的立法的冲动,例如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买卖"案例大量涌现,因此票据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成了当前司法难题。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将票据无原因关系的非法贴现支付结算行为纳入犯罪,进一步对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的构建形成冲击,在刑法介入的状态下需要重新对票据无因性进行思考,以便既能保留票据无因性制度,又能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斌 《浙江金融》2007,(4):60-60,56
票据是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保障票据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流通性是各国票据立法的宗旨,我国票据法也不例外。普通民事法律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和对债务人抗辩权利的保护,而票据法则突出强调对票据交易的安全和流通的保障,促进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因此在票据关系中票据权利人处于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票据权利与票据抗辩在票据法领域形成相对应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从而有助于票据法上对票据债权人与票据债务人的利益进行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票据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作为企事业单位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其结算功能和融资功能,能极大节约财务成本、强化财务控制、满足短期融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支付体系日益完善,非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远期票据,远期票据的流通是基于付款人的信用,信用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而对于票据的信用,则关键在于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也就是票据当事人的信用状态。如何量化评估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按照国务院构建信用社会的意见,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支付信用进行了量化的统计监测,这将对企业的支付信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票据法一般原理和基础法理出发,分析我国票据法法律规范,剖析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票据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相关法律规范与《票据法》法律规范以及票据法法理的一致性,论证其"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与"不合理不合法"这三种矛盾状态的具体表现和法律后果。具体涉及到其对票据出票人的签章的规定违背票据法法理,其对汇票的定义违背《票据法》,其对汇票使用的限制违背票据法法理,对本票的特殊规定符合《票据法》却违背票据法法理,对收款人空白支票的规定同时违背《票据法》和票据法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宋崇伟  王琴 《时代金融》2008,(12):114-116
<正>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票据业务的发展,《票据法》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应性,亟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我国《票据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削弱了票据的流通性、忽视了票据的信用功能、部分票据行为的可操作性较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5,(10):65-65
央行出台《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9月20日发布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基于目前票据类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存在的制假、逃废债和银行截留资金等问题,央行在《通知》中强调了票据的安全性和稳健性,主张票据真实交易背景必须得到保证;统一票据质押的操作规范,防止因票据质押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17.
支付密码就是对票据要素和出票人身份标识等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计算出唯一对应的一组数字,作为票据真实性和出票人身份认证的条件。 支付密码的推广使用,一方面是提高票据的安全性,减少编造票据和使用非法票据进行欺诈的行为,保障银企资金安全;另一方面是将票据要素数字化,为推行实时清算和票据截留提供依据,降低银行处理票据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周博 《济南金融》2005,(6):63-64
随着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我国参照国际通行的支付结算方式,以汇票、本票、支票组成的票据体系得到了确立,票据的使用日益广泛。可是,关于票据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由于《票据法》属于商事法,而商事法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是效率,因此《票据法》和民事法律规定便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甚至大相径庭,所以正确理解《票据法》是解决票据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规范票据行为,保护票据权利为宗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历经十年,随着经济以及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支付结算方式不断出现,《票据法》逐步显露出其不适应性.十年以来,《票据法》仅在2004年配合行政法的修改做了微小的改动.近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提出修改建议及意见,力促票据法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1.对票据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票据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票据总量偏小,实际使用品种单一,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1年末,晋城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余额为4434万元,仅占同期银行贷款余额的4%。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更多地主要是使用较为熟悉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用途上,也主要是为了支付结算的需要,因此尽管金融部门积极推出了本票等不同的票据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