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7月开始重新盯住美元,从而停止了为期三年的升值之旅。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15%以上。就在人民币重新盯回美元的一年之后,欧美各经济体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起,在强烈的升值预期下,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报价在日前创出近了14个月的新高。为何人民币在停止升值一年后重新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资本市场是否又将迎来一场盛宴?这些问题都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而越来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彭军善  张勇 《大众商务》2010,(14):32-32
最近,主要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死灰复燃,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本文主要分析了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认为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被低估但不宜大幅度升值,应该在健全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稳步升值。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全国商情》2011,(10):40-41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特别是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二次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攀升屡创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是经济、政治及心理预期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必须理性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最近,主要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死灰复燃,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本文主要分析了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认为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被低估但不宜大幅度升值,应该在健全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稳步升值.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可通过贸易机制、资本机制、预期机制、市场传递机制和利率机制影响世界证券市场。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其证券市场影响效果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鉴于人民币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我国应该注意防范这其中隐藏的风险,并应尽可能地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为此,要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大力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增强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尽快推出QDII,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收益。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影响我国出口和就业,吸引热钱加速流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缓和贸易摩擦,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因此,要因势利导,将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选项之一,注重汇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层次,以减轻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的弹性增强了,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冲销干预的措施来实现,同时为了防止投机资本的套利,央行又必须进行利率控制,但是这些政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多种政策搭配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面临的焦点问题依然是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升值。一方面,美国出于内部金融战略的运用和顺应国际环境的需要,关元兑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并非直线单边贬值而是有升有贬;另一方面,人民币单边升值以及升值加速使中国经济金融问题更为严重,如股市反转下跌、通货膨胀高涨。因此,中国货币管理当局需要观察美国货币政策进行政策应对,如完善和规范自身金融、长远应对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从实质上进行金融战略性改革、打消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等。  相似文献   

9.
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和本外币正利差创造的较大套利空间,使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国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控制国际"热钱"流入,是提高目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日元升值后,日本政府出于担心而增加货币供应,而我国目前是被迫增加货币供应.打消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不可能,我们应该做的是打消他们从人民币升值中盈利的预期,做法之一是使房价下跌,这样能够缓解游资流入和流动性过剩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