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业务尽管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但目前仍然发展缓慢。除了医疗机构缺乏投保积极性、保险公司缺少经验数据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外,医疗责任保险所面临的索赔风险也是制约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纠纷的判决,研究此类案件在医疗损害类型、保单限额及保障范围、保险条款、保险人抗辩理由以及法院审判思路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保险公司败诉的原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保险人应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严格履行条款说明义务,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抗辩;同时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应衡平保护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考察美国、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有关保单条款的基础上,就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中一些重要和有特色性的条款进行比较和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抗辩权,同时应当规定保险人的抗辩义务,但在大陆实施时应当审慎。应当将有关抗辩费用单列处理,但明确限定分担限额或者灵活处理则各有利弊,对于诉讼结案的,可以不用免赔额,但对于非诉讼渠道解决,应当适用免赔额。  相似文献   

3.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责任保险,对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减少法院保全审查的风险以及拓展保险公司的业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面临着受诉法院认可难、业务拓展存在困难、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不完善、道德风险较高等障碍。为此,应增强法院的认可程度、建立“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双方对接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防范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保险法》修订案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重塑保险行业的诚信形象,改善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新《保险法》引入的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问题,认为该不可抗辩条款置于一般保险合同部分,且没有规定适用例外情形,可能会给保险从业人员带来困惑,并引发一些保险赔案纠纷,文章最后提出以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完善不可抗辩条款。  相似文献   

5.
周润 《上海保险》2017,(6):48-52
我国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增设了"不可抗辩条款",试图通过限制保险人行使抗辩权利的期限,约束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实现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目的。但其尚未解决在投保欺诈情形下的法律适用难题,从而导致在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为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解决不可抗辩条款在投保欺诈情形下的法律适用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起源与引入的介绍,明确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保险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为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不可抗辩条款,寿险公司不仅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而且在营销、承保和理赔等运营环节方面理顺流程,细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28日,新《保险法》颁布,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保险的挑战。本文回顾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修法价值进行了陈述,最后立足国情,对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颜超明 《上海保险》2013,(7):19-21,45
江苏省高级人员法院“会议纪要”第八条明确规定:车损险按责任比例赔付的保险条款,应当依照《保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无效;重庆、浙江一些法院也认为此条款无效。但是市场排名前几位的财产保险公司车损险的保险条款普遍规定:保险人依据被保险机动车驾驶人在事故中所负的事故责任比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与法院、社会媒体,就车损险按责赔付条款效力问题存在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28日,新<保险法>颁布,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保险的挑战.本文回顾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修法价值进行了陈述,最后立足国情,对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宏嘉 《上海保险》2020,(12):17-21
保险人的抗辩义务一般只存在于责任保险之中,其他保险形式由于承保的范围明确,一般不涉及抗辩义务的规定。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需要对第三者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在责任保险中确定赔偿数额的基础就是被保险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相关责任的确定就成为责任保险最重要的问题,这也是责任保险区别于其他保险形式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不可抗辩条款是新《保险法》的一大亮点,该条款的增修对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与我国旧《保险法》相关条款和发达国家不可抗辩条款进行对比研究后,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该条款对投保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针对该条款对保险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问题,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层面和保险行业监管角度提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偶见 《上海保险》2009,(12):22-25
不可抗辩条款是指保险法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的,在保险合同成立或生效满一定时期(一般为2年)后,保险合同就不再具有争议性,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误告、漏告等理由拒绝赔付或解除合同的条款。《保险法》(2009年版)引入不可抗辩条款,使得保险人不能再以相对人未尽如实告知义务为由随意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13.
游杰  梁鹏 《保险研究》2011,(11):112-118
我国《交强险条例》第2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人仅就醉酒驾车等情形的抢救费用予以垫付,但审判实务中法院多判决保险人就全部人身伤亡费用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付。在解释论上,《交强险条例》的规定应为有效条款,但在立法论上,该条的规定却不尽合理。法院之所以要求保险人对全部人身伤亡予以赔偿,其深层原因可以从交强险的首要目标、和谐哲...  相似文献   

14.
医疗责任保险存在两种责任触发机制,它们各有特点。目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责任触发机制都是期内索赔制,且责任触发限制过严,对于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等被保险人而言,起不到分散医疗风险的作用,建议完善追溯期条款、选用期内发生制保单和订立报告期条款对这一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实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责任保险是国际上开办最早的职业责任保险之一。早在1899年,美国就出现了专门的医疗责任保险公司。至今,很多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它有效地保障了医院、医生和病患者的利益,也为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作出了贡献。回顾这些国家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寿保险“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可抗辩条款概述 不可抗辩条款(Incontestable Clause),又称不可争条款(Indisputable Clause)。该条款一般规定,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从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算,达到一定期限之后(一般为两年),保险合同随即成为不可抗辩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为由,对保险合同的有效性提出任何质疑和争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综观不可抗辩条款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可抗辩条款的价值取向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由缓和信任危机、扩大保险市场。逐渐过渡到以抑制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保障被保险人及受益人利益为价值目标。不可抗辩条款价值的嬗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着保险业法治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与理赔机制不断创新,但投保主体、被保险人等的范围与标准仍有待明确、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当前运营机制对投保人的激励效果有限、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配套机制也尚不健全。为此,应从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提升保险公司管理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着力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销售的董事责任保险并不包括公司实体责任保险这一附加承保范围,因此,当公司因遭遇证券民事赔偿诉讼而与董事和高级职员承担连带责任时,赔偿责任以及抗辩、和解费用的分摊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及时解决分摊难题并增强公司的赔偿能力,应当借鉴美国保险公司的实践经验,在董事责任保险中附加公司实体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销售的董事责任保险并不包括公司实体责任保险这一附加承保范围,因此,当公司因遭遇证券民事赔偿诉讼而与董事和高级职员承担连带责任时,赔偿责任以及抗辩、和解费用的分摊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及时解决分摊难题并增强公司的赔偿能力,应当借鉴美国保险公司的实践经验,在董事责任保险中附加公司实体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