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货币供应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体经济,在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间,是采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还是其他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货币供应量管理的国际实践货币供应量管理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货币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与金融稳定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货币发展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普遍的信用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一化表现为国际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世界货币信用化。世界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实现的途径是当前多样化国际货币的归一。以货币替代与再替代表现的国际货币竞争将贯穿货币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信用化需要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货币管理机构,国际货币的融合需要国际合作。铸币利差的归属与分配,将成为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货币信用本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平 《金融博览》2014,(19):34-35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只有74%,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显而易见,为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一步宏观政策有必要保持“向宽”态势。其中,作为两大宏观政策之一,上半年货币政策因为两次定向降准而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已经时过一月,但仿佛更有必要加强政策评估,以准确理解和认识货币政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货币历史的演进,找出其发展演进的规律,能让人们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看清货币发展的历史,更好地预测货币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货币起源的分析,探讨了在这个演进过程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对比,并与当下的中国融资背景相结合,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难度由来及其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本文试图探讨货币供给的变动究竟能在多大的范围内校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偏差,分析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的有效性大小.  相似文献   

10.
在管制和自由化并存的金融系统中,货币政策目标已经被放弃。从理论上来讲,这可能意味着新兴市场尚未解除管制,金融市场继续运用货币政策。以我国为例,为了探究货币政策目标在理论上的政策框架,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在新兴市场获取政策经验十分重要。使用一定标准对政策的中间目标进行选择,结果发现M1符合这个标准,可以作为中间工作目标。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对传统货币总量分析不足,并且对总量信用的研究分析似乎更加有意义。与此同时,政策的经验教训包含:中央银行,甚至新兴市场在金融市场上维护相对规范和管制不能够太依赖于货币政策总量。  相似文献   

11.
欧洪 《中国金融》2000,(12):47-49
80年代末 ,新西兰储备银行率先实施以通货膨胀为调控目标(InflationTargeting ,以下简称通胀目标 )的货币政策框架。其后的 10多年里 ,这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被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英国、瑞典、芬兰、捷克、韩国、巴西、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央行相继采用 ,并逐步发展成当今国际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上述国家普遍取得了较低的通胀率和稳定的经济增长 ,从而使这一模式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不仅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 ,也得到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本文拟对这一新的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要梳理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在二战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认为发达国家的中介目标演进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认为中介目标选择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建议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等情况选择和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开局,世界经济增幅放缓和南方冰雪灾害的双重冲击,使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在理论上,物价上涨必然要求实施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上调似乎已成定局,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已经导致我国主要经济伙伴进入利率下调周期,其后果是中外利率差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也相应进入加速期。另一方面,即使我们仅考虑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有两种基本的模式,即金融直接调控模式和金融间接调控模式。我国在经济改革以前的30年中一直采用金融直接调控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这样做虽然操作简便,见效快,时滞短,但容易出现'一挖就死一放就乱'的僵化局面。  相似文献   

15.
控制通胀的货币调控工具包括数量型(如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和价格型(如利率、汇率)两种。美国采取的主要是价格型货币工具,原因是美国“货币国际化难计算货币量”。我国采取的主要是数量型工具。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形势十分复杂和艰巨,这对货币政策操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表明:票据承兑业务发展的动因在于宏观经济增长,与货币信贷相对独立。票据贴现业务发展受金融调控影响显著,与货币信贷密切相关,在稳健、从紧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票据融资分别表现为与信贷投放均衡增长、在信贷投放中占比下降和在信贷投放中占比显著上升的不同特征。近年来,在金融宏观调控下,票据回购交易快速发展,票据理财业务开始兴起与发展。由此认为,票据业务管理制度需兼顾票据特点而创新发展;货币政策调控须兼顾和促进票据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正处于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金融多元化发展迅猛,突出表现为社会融资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和非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金融多元化发展使金融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也使数量型调控作用基础发生变化,进一步降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用被削弱,而价格型调控的作用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根据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加快实现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近期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增速回调已成定局。足以让我们松一口气的是,尽管面对各地、各机构一片放松调控或增加流动性的呼声,至少在中央层次,宏观调控当局仍然保持稳健。这与2008年11月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意味着已经存在的泡沫不会被进一步放大,金融资源回归实体经济尚存一丝希望。分析至此,读者的一丝困惑自会浮上心头:为何实施稳健而不是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供给决定与金融宏观调控陈孝兵,徐良平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货币供给从原来直接控制的资金供给机制逐步向由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作用稳定情况下)达到对货币供...  相似文献   

20.
吴晓灵 《银行家》2015,(4):51-52
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相机抉择调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担负的基本职责。然而,只有深刻理解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的变化,并开出货币政策的良方。近几年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余波未尽,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力度与精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正是对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可谓恰逢其时。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为该书所做的序言,本刊特此发表,使读者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