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白一束     
“■者■之”析疑《吕览·辩土》曰:“■者■之,坚者耕之,泽其靹而后之。”夏纬瑛《“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从梁仲子、孙诒让说。案曰:“‘(?)’即古‘饱’字;‘泽’与‘释’字通;梁、孙二氏之说是对的。‘(?)’字,字书音义全缺,当是由其它形近之字所讹误。此句承上始垆、后靹而言,亦即上句之申论。‘坚者耕之’谓己将干坚之土要先耕了。由此可知,‘(?)’字于此当有后、缓、暂置之义。以形近之字求之,‘(?)’为‘挺’字之误。《仲夏纪》:‘挺重囚,益其食。’高诱注:‘挺,缓也。’正与此  相似文献   

2.
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礼记·月今》:“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孕任欲止,为其牡气有余,恐相蹄啮也。) 1.牡气:《要术》各版本及《农政全书》引,均作“牝气”。缪本校记:“按此指怀妊母马恐被牡马所伤害,‘牝’字显系‘牡’字之误,兹据《月令》郑注改正”。石本校记:“‘牝气’,指牡马发情后的冲动;应当是‘牡’字。但为了《要术》的传抄真象,暂仍保存‘牝’字”。按:牝马的性周期为21—22日。发情持续3—7日。牡马的发情是受牝马发情的诱引,已孕母马不再发情,虽与牡马同群,牡马亦不发情。季春之月,游牝于牧,到季夏之月,游  相似文献   

3.
今年为我国“茶圣”陆羽诞生1250周年。陆羽以一代茶学宗师创研茶学、著述《茶经》而举世闻名。宋代诗人梅尧臣曾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所倡导的“事茶”之习,而今仍蔚为世界风尚。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东冈子、东园先生,晚年更号广宵翁;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自云“不知所生”,传为弃婴。三岁对为竟陵龙盖寺(后更名西塔寺)智积禅师所收养,稍长,为积公煮茶,做杂务。因不愿皈依佛门,备受劳役折磨,不堪其苦,十二岁时逃离寺院当伶人,诙谐善辩,所编剧本极受欢迎,颇显才华。十四岁时,适河南尹李齐物左迁竟  相似文献   

4.
关于都匀毛尖茶的生产历史,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5.
(鱼令)鱼非鲫《临海水土异物志》:“(鱼令)鱼,似(鱼公)鱼。”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农业出版社1988年修订本)注曰:“(鱼令)鱼:即鲫鱼(Carassius auratus),古称‘鲼’‘鲋’。鱼纲,鲤科。《北户录》卷1鱼种条注云:‘(鱼令)鱼,其鳞如银,肉白如雪,脆而且甜,偏宜作脍,北中无也。故《异物志》曰:南方鱼多不肥美,唯(鱼令)为上,作脍无比,作炙尤香美。’又云:‘吴人呼为鲫鱼也’。”  相似文献   

6.
魏《名臣传》载:“中书监刘放曰:‘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请停苦酒。”《注》说:苦酒,“醋也”。“苦酒”一名,晋代犹存。《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张华条》载:“晋陆士衡赏飨张华,于是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服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五色光起”(出《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7.
“草菅人命”是一则古老的成语,典出于《汉书·贾谊传》。原文为:“(胡亥)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如此,则草菅乃野草。但这是什么野草?今本《辞源》云;“草菅,草茅”;又在“菅”字条下曰:“草名。又称菅茅,苞子草。茎可作绳织履,茎叶之细者可以覆盖屋顶”。关于“菅”,旧本《辞源》说得较具体:“多年生草。一名菅茅。叶细长而尖,有平行脉如白茅。秋开青白花,壳有长芒,实尖而黑,长分许,常黏人衣,根短硬如细竹,可为刷帚”。这段叙述的  相似文献   

8.
正沿河茶的前世今生地处乌江下游的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战国时属黔中郡,是现今贵州境内最早被称为"黔"的地方。到了唐代,沿河成为思州治所。茶圣陆羽在《茶经·卷下·八之出》中,特别提到茶树"黔中生思州……"。这是关于沿河茶最有名的历史记载。在陆羽之前,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将沿河茶有据可考的种植年代,上推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南极黔涪(含今乌江流域下游的重庆涪陵,贵州沿河等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相似文献   

9.
古代茶史,年代湮远,或载籍阙略,或传抄窜易,或考之欠精,或妄事推测,给后人带来不少疑惑。今依个人之见,对文献中以下几点,略作考证,望指正。一、“齐荼”考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说:“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书齐荼……。”明·杨慎《丹铅录》也说:“茶即古荼字。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言下之意,春秋的“齐荼”即“齐茶”。此说存疑。《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公疾,使国惠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经济》2006,(7):56-56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  相似文献   

11.
《周礼·天官·冢宰》曰:“以九职任万民:一日三农,生九谷;二日园圃,毓草木;三日虞衡,作山泽之材;……。”可见那时已有大田种粮食作物,园圃种其他作物之分。《场人》职文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藏、珍异之物,……”。明确指出场圃是种经济作物的。《管子》谓:“唐园之利,有利十倍。”如非经济作物及特种栽培,则不可能“有利十倍”。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庭院经营或说庭园经营已从大田中分化出来了。《庄子·让王第二十八》载:“孔子问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道者,足以自乐。’”当时一亩只相当于现在的三分,“郭内之田十亩”  相似文献   

12.
茶事探源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买荼”之荼非“烹茶”之荼说,“买荼”之荼即 苦荼”说以及荼为巴蜀方言汉语音译说。从《僮约》“武阳买荼”之荼,即《尔雅·释木》 、苦荼”之茶论起,由荼之字源,一直考到“茶”的早期正名始出巴人、蜀人的口语,从而进一步认定,我国茶叶文化,当也发于我国古代巴蜀。  相似文献   

13.
杉木造林技术遗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导言杉木分布既广,为用又博,为我国南方各省造林首要树种。在古代文献中,关于杉木的记载,以《尔雅》(公元前二世纪)为最早。其中所称“柀煔”,即指杉木或榧(柀)及杉木(煔)而言。据晋代郭璞(四世纪)的《尔雅注》称:“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则当时的江南杉木业已大宗利用,似已进入大面积造林时代了。关于杉木的造林,据《广西通志》记载:“思思荔波西北界,(中略)有美杉生山下,山颓压复,不知几千百年矣。夷云:‘诸葛武侯伐而埋之’虽未尽然,然亦两汉先秦时物也”,  相似文献   

14.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4):88-91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晏子春秋》一段话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弋 )五卯 (卵 )茗菜而已。”宋版《太平御览》亦引《晏子春秋》这段话 ,文字相同。《中国茶叶大辞典》据此将晏婴 (晏子 )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但现存《晏子春秋》的各种版本中 ,“茗菜”都作“苔菜”。本文认为茗菜应是苔菜之误 ,并对第一茶人的思考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概述 蚯蚓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生物之一。最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之说。唐朝东方虬作的《蚯蚓赋》中有“雨欲垂而乃见,暑即至而先鸣,乍逶迤而蟮曲或蜿延而蛇行,内乏筋骨,外无手足,任性行止,击物便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蚯蚓的生态习性、活动及生长规律。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蚯蚓的解释是“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窜如丘,故名‘蚯蚓’”。  相似文献   

16.
也说斗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过,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唐代。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06,(11):53-54
佛教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达到鼎盛。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幼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笔者到某企业查账,看到会计老王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一张纸条,虽有些发黄,但上面所写的六个大字却非常醒目:“会计当而已矣。”我不解其意,便好奇地询问其中的涵义,他放下老花眼镜,微笑着解释道——这六个字语出《孟子·万章下》,原文是:“孔子尝为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8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莆田古荔“宋家香”》一文,介绍了福建莆田城内一株千年古荔“宋家香”及其史料。接着该刊在1979年第五期上又刊登了《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一文,对上文提出了某些异义,认为上文引用北宋蔡襄《荔枝谱》(以下简称蔡《谱》)有关“宋公荔枝”有漏引和错误。我详细阅读了两文内容之后,对《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提出的有关“宋公荔枝”的句读新见,不敢苟同,特陈管见如下: 《莆田古荔“宋家香”》所引蔡《谱》“宋公荔枝”的原文和句读是:“宋公(即宋诚)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对这段文字引法与句读是:“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以陆羽《茶经 )为标志诞生于唐代。中华茶文化从诞生之日起 ,就表现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以茶事活动为凭借 ,以茶的物质性为载体 ,表现茶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两者高度融合 ,创构文化艺术氛围。为中华文明史添上璀灿的光彩 ,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灵魂之饮”与修身砺志唐宗以来 ,成就卓著的文人仕大夫或品行高洁的隐者大多是茶文化的痴迷者与弘扬者。饮茶与修身砺志的契合点在于茶本身的品性 :茶性冲和、恬淡温凉 ,可以导人趋于清明 ,爽远、清醒、理智 ,培养超然 ,淡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