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寒迪  雷霆 《中国经贸》2010,(14):93-94
“东部率先发展”和“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阶段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首先分析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自的科学发展战略,然后对两者进行比较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央关于中部区域发展新的战略思路,是中部广大干部群众盼望已久的重大决策,必将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看,中部的发展状况,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从长远看,将左右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格局。目前,中部地区崛起有基础,有条件,又恰逢机遇。安徽更应该强调机遇,加快发展,在中部崛起中有所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金山  相似文献   

3.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安徽崛起、加速铜陵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金融乃经济之核心、发展之血脉,加快推进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资讯     
宏观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会议指出,中部地区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等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5.
肖良 《特区经济》2007,(12):190-191
"中部崛起"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强调板块发展的整体性,更注重区域内部及外部各因素的优势发展和协调发展。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表明,加快安徽发展对于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在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下,依据本省实际,安徽应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中,乘势而上,实现自身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国内产业梯度大转移、“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背景下.中部崛起迎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地区扩大内需促进崛起的战略也有了新的内容。文章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中部扩大内需的优势所在,分析了中部内需不足的现状,并提出了当前中部地区扩大内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继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四省提出“城市圈”方案之后,中部省份第五个“城市圈”规划面世—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继中部六省的四个城市群诞生之后,现在江西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规划。在2006年12月中旬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中全面实现中部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情省力》2007,(4):36-37
进入“十一五”。国家实施中部推进战略,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又是一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令人欣喜的看到在新的机遇面前,安庆市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望抓住机遇实现追赶、跨越和崛起。本文就“十五”的“慢”和近年来的“快”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更好保持目前的良好态势作一些思考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东部、西部和东北三大区域政策的挤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一个国家区域政策的“塌陷区”。在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日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安徽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表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在封闭的环境中求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中部崛起”已经风起云涌。在2004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中部崛起”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五年前的“西部大开发”、两年前的“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相似文献   

13.
刘玉博 《魅力中国》2010,(6):70-70,69
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西中部六省,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因此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所面临的问题和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在中部各省在完善自己制度弥补自身不足,发展优势的同时,各省之间要精诚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长江流入安徽境内的部分,人们习惯称之为皖江。自1990年7月安徽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以来,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之际,安徽首个进入“国字到“泛长三角”的提出,为安徽的“奋力崛起”、皖汀两岸快速发展带来空前的难得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是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正在成为泛长三角区域版图上冉冉升起的活力新星和中部崛起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5.
李晨峰 《老区建设》2006,(C00):39-41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对加快中部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修水县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和库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策应这一战略决策,抢抓战略机遇,使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县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对修水老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将为安徽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十几位敲熟了花鼓的安徽凤阳农民,在一纸“包产到户”的内部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指印,由此改变了中国农业社会的进程。20多年过去了,安徽的人均实现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在全国居第25位。虽然安徽临近东部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各种能源、矿产、农产品、旅游、劳动力等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却具有明显的西部特征。一些地区至今仍处于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富饶的贫困”状况。中央加速“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给安徽带来了一次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难得历史机遇,这既是中央的决策号召,也是安徽人民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湖南,在中部的位置可以用“二三二”来概括:人口数量居第二位,经济总量排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二位。尽管历史上湖南出了不少革命人才,但近些年的经济总是不冷不热。然而,对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这次却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关注。去年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认识,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这一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应对中部崛起的思路和对策,力争在中部崛起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刚刚结束的两会上,20多位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又向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联名提交了《关于请求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建议》、《关于请求国家继续支持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和湘、资、沅、澧四水治理的建议》两份提案。“中部崛起”正成为湖南人的一个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19.
“两型”试验区:改写湘潭发展历史 长株潭城市群,重点是探索和解决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问题,也就是谋求科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新路。这是湘潭市常务副市长毛腾飞与记者讲的第一句话。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无论是在理念、思路的创新与提升上,还是在体制机制的构架与设计上,都将面临诸多的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8日,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央实施中部崛起为湖南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更为允许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