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声音     
《英才》2012,(10):16
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马云在"网商大会"发表演讲时称,企业家一定要听消费者、听市场的,因为市场才能决定未来。Facebook要是在中国出现的话,它有可能被拷贝抄袭多遍,不要说原创人会被抛弃,连最先的抄袭者也会家破人亡,被抛弃了。——任正非谈"为何中国缺少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期介绍的这篇文章应该是企业家才能读懂的东西。想给普通读者说明白一点的是:企业要发展,需要钱,是借银行的钱,还是发股票用大众的钱?这里有学问。同时,借用多少钱才能发展好,也是一个大学问。借用的钱要是乱花了,更是个大问题。企业家读懂了这篇文章也许就不会在专精化和多元化发展上争论不休了,量力而行是为上策。老百姓知道了一些企业资本结构的道理,炒股时就可能不会昏头被"套"了。——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想做好国际品牌,企业家首先应把品牌当成产业来经营,要把品牌和信誉看得比钱还重要,不能贪图一时。要强化"诚信"及"知识产权"等观念的学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才能做出好的产品。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国内市场经济兴起的时间很短,有商业活动的年代,可回顾从民国前满清那时候开始,一直到1949年。  相似文献   

4.
叶雷 《企业研究》2015,(1):28-29
曾经的"烟王"、"罪犯",如今的"橙王",褚时健是励志,也是传奇,说他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一点也不过分。王石称自己是褚时健的粉丝,赞褚时健是中国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严介和说中国最稀缺的是像褚时健一样的企业家;柳传志说褚时健"就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从"褚橙"到"柳桃"和"潘苹果",把产品内容化,把产品当作内容来卖,而不是只当成产品来卖;它们市场上热销被赋予了"社会化营销"的定义,它们与电商的结合又引领了"媒体化  相似文献   

5.
海散人 《英才》2003,(6):44-47
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抑或是自身素质使然?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也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尽管“伤亡”率极高但仍日渐壮大的中国企业家群落,如果抛开他们个体成长的背景去分析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未来走向,都有可能陷入空洞化的推断,也不能复原中国企业家队伍从个人素质到经营风格的多样性,因为仅仅20余年的历程,不可能彻底抹去发轫于工、农、商、学、兵的中国企业家的出身“底色”。  相似文献   

6.
偶像轮回     
20年来的偶像变化,实际上是中国企业界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的过程"20年前"--这样开头儿才能显出中国企业家们的沧海桑田来。 20年前,"企业家"前面的定语大多为"乡镇"或者"农民",为了配得上这一称呼,他们还会特意留下西服袖口上的商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说,企业家不是摸摸脸蛋就一个,要有标准,否则只能是企业经营者。袁宝华说,一个企业家掌握了可以使企业兴旺也可以使企业衰败的大权;如果失去了监督,必然会有问题。不是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家,要有标准。  相似文献   

8.
狩猎智能机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智能手机时代,就这样匆匆而来;当搏杀激烈,当玩家四起,当蓝海变红,它会匆匆而别吗?"连我妈妈这样的老人家都开始用智能机了。"HTC全球CMO王景弘笑着对《中国企业家》说,"这是一年之前我们还不敢想象、现在又觉得兴奋的事情。不论你是否承认,很快将不存在智能手机这个说法了,因为所有的手机都将变成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9.
<正>悲观的人往往看起来正确,但实际上只有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才能走得远,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又如何帮企业穿越周期?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张文中和姚洋围绕“回归商业本质,再议企业家精神”的主题,就上述话题进行对话分享,两位嘉宾一位来自企业界,是物美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企业家做慈善事业,需要把以上三个问题处理好。否则,一不留心就掉地上了。有微博、互联网,"私奔"都不消停,何况是"公奔",做公益?我们"公奔"要确定好自己在道德、行为间的平衡,要更多在行为方面做到可持续。道德方面,尽可能争取大家的理解,但自我的宣示要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条件?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怎样评价企业家企业家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虽有的靠投机取巧混进企业家队伍,也有的经不起权、钱的诱惑,贪脏枉法、挥金如土,这毕竟只是少数败类。不能因为出了几个蛀虫就说企业家不好,应当分开,坏蛋是坏蛋,企业家是企业家。企业家的称呼。近来,"老板"称谓忽然风行,且使用频率甚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经济开发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单靠自身积累和政府支持是难以解决的,必须引进外部资金来西部投资.西部地区要大量吸纳外商投资和东部、中部地区的资金,就必须根本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中外投资者到西部地区投资,我们将其称为"筑巢引风".西部地区不仅仅资金短缺,更为短缺的是企业家."引凤"就是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家,投资者和企业家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就会一同跟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凤"比起"蓄水"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慈善最大的困境是体制困境,体制困境的背后是自由困境Q:《中国企业家》A:贾西津Q:企业家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我的基金会"越来越多.投入到公益上的资金越来越多.是否意味着中国大规模慈善的临界点即将到来? A:现在中国的慈善有一些理念和制度的问题,这不单单是资金可以解决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台阶、里程碑式的东西还是政策。这就好比说.我们原来有很多私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保护  相似文献   

14.
再创业     
再创业不仅是对企业的重整、重塑、再造,更是对企业家心态、精神、文化的梳理、重塑和弘扬2012来了,踩着不变的步伐,不管你是否满怀希望,不管你是否惧怕寒冬。在这个充满隐喻的年份,经济气象将深度左右信心,影响行动。无论你的判断是"多云转阴"还是"阴转多云",无论冬日多么漫长,无论春天多么遥远,消极都不应属于企业和企业家这个群体。如果乐观,就抒发激情;如果悲观,就积极改变。再创业,是企业家抒发激情、积极改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英才》2003,(6)
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著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者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抑或是自身素质使然?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个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了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尽管“伤亡”率极高但仍日渐壮大的中国企业家群落,如果抛开他们个体成长的背景去分析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未来走向,都有可能陷入空洞化的推断,也不能复原中国企业家队伍从个人素质到经营风格的多样性,因为仅仅20余年的历程,不可能彻底抹去发轫于工、农、商、学、兵的中国企业家的出身“底色”。在非典肆虐的日子,做这样的专题似乎偏离热点。但如同找不到病毒的源头,便难扼住这个疫魔的咽喉一样,如果不能正视中国企业家的“昨天”,也难看清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可谓是"中国制造"的多事之秋,一位国际观察人士甚至说,"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恐惧需要5年时间才能消失。"谁在阻挠中国品牌走向全球?中国品牌走向海外究竟有何新路径?埃森哲亚太区客户关系管理咨询业务副总裁陈泽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则表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第一道关卡是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CEO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抛弃以前那种"不惜代价抢占市场"的思维,转向重"品牌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第18期封面故事《大买手复星》当复星披露它的对标企业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新成语"不明觉厉"不由浮上脑海。当然,这个"不明觉历"应另做新解:因为搞不明白,所以觉得自己很厉害。复星年化38%的投资回报是挺好。不过这30年来中国很多企业做得也不错。截至目前,很大程度上说,复星赶上了一个好市场、好形势。复星的商业模式看上去也  相似文献   

18.
谢思聿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4,(19):114-118,12
远赴海外后,荣家就开始了隐秘化传承。"一个家族与一个王朝一样,总是有兴衰起落。"荣海兰不经意的把目光投向窗外,"没有例外。我们必须懂得惜福,否则下辈子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字宗敬。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与"状元实业家"张謇齐名。著有《实业救国刍议》等书。27岁的荣宗信是荣氏家族的第四代,他已经完全不会说中文。这是荣宗信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内地企业家的面  相似文献   

19.
12月11日,《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郭广昌说他来是想看看2005年的"天气"怎样。其实,大多数企业家关心的是郭广昌怎么度过2004年"这一劫"。 但是,如果你不想看到郭广昌那张瘦小精干的脸被激怒,还是不要轻易提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环境看中国企业成长的极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从无到有、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可以说,现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简单地说,民营企业家都感到赚钱越来越难了,增长越来越慢了。90年代一位民营企业家总结说"稍不留神就赚钱",现在民营企业大都感觉到"一不小心就亏损"。在过去,一个企业如果运气不是特别不好,一年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