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国有企业都选择了股份制改革。在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前提下进行股份制改革,直接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为了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新时代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简要分析新时代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言磊 《辽宁经济》2006,(10):57-57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股份制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正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为背景,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国有股份制法人治理结构而堵件国有资产流失缺口。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一直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历经了利改税、承包租赁、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等诸多改革实践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已触及到产权制度这一深层次问题。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必须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股份制盘业,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国家股在这些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这些作为国家股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是当前股份制盘业所面临的一十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2D04年是是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关键一年。今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除了要加快组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得国企真正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今年要力争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方面迈  相似文献   

6.
<正> 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一番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股份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现代公司制度,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同时又是一个多元管理及技术信息来源的集合体,这是公司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市场经济本质的地方。但我国目前的股份公司,大多是在原来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其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及由国有股派生出来的国有法人股占有绝对优势,它虽然吸收了社会公众股,但由于比重很小,对股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在微观层面上 ,目前的股份制改造没有彻底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 ,股份制改造未能很好适应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问题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对金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呢?下面我们就股份制改造的内容、模式和相应的几个配套条件来论述一下这个问题。第一、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内容我国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就是在金融企业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基础上,明晰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人格化代表,打破国有资产在金融系统的垄断地位和封闭状态,促进银行法人资产来源的多元化及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构建以国有资产股权为主体、多元股权兼融共生的新型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9.
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企业和社会机构法人持股,形成国家退居为原始出资人、以法人直接持股为主的公有法人股份制。这样做,既保持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又在法人财产的基础上重塑了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化的一种较好选择。 国有资产法人持股的方式: 由投资基金持股。这是将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以投资基金的形式委托给专门的社会机构经营,由其直接对企业持股。这些社会机构既经营国有投资基金,也经营公众以各种形式投入的基金。它们的目标是通过购买多家公司的股票,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产权配置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本文对国有企业目前产权改革的现状做了概括,其改革的现状是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主业和辅业分离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减少国有股,已经探索管理层收购(MBO)。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股东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企业产权的重新配置提出了几条建议,主要是把国有资产分类并进行相应的产权主体改造。经过重新配置后,可以减少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一、股份制改造会不会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 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企业原有的国有资产,经过资产评估核定后,全部作为国家股份,在此基础上另外向法人和自然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建成有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也许还有企业集体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做法适合那种需要扩大资本的企业。另一种做法是无须扩大资本的国营企业,在股份制创造中把一部分国有资产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转让给法人或自然人,从而也建成有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也许还有企业集体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把国营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无论哪一种  相似文献   

12.
杨廷干 《特区经济》1998,(12):27-27
<正> 第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重要途径是上市经营。党的“十五大”提出,应当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改造国有企业。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形式是职工和经营者内部挂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国有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资产额小,可能由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出资购买,但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额庞大,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不可能具备购买相当一部分产权的能力,所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来说,就不适合用股份合作制的方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造,而必须采用上市经营,发行公众股的形式,引入自然人。  相似文献   

13.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安林 《上海国资》2009,(8):77-77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给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正在加快。但如何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继续“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精神要求,却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国资监管机构极为关注和重视的大事要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在整个经济管理和运行中十分重要。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各方面的改革,诸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股份制、吸引外资、政府转变职能等都在呼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国有资产如何改革,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亚信息》2003,(8):22-22
吉尔吉斯斯坦对原国有资产进行私有化改造已历经10年。第一阶段私有化使吉尔吉斯斯坦绝大多数的原国有企业变为股份制企业。但一些“命脉”企业,如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的重要企业,迄今为止仍由国家掌握着80%-90%的控股权。目前,这些由国家控股  相似文献   

17.
抓住当前经济形势好、改革开放意识强的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一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着重在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公用事业经营权出让和国有资产转让等方面,拓展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搞好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三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  相似文献   

18.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调查,目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渠道主要有8个方面:一是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三是有的地方“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形势下,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等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国有投资公司而言,改革孕育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考验。因此,认清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后,各国的国有企业都出现了运转不灵,亏损加剧,效率低下的情况。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国有企业普遍进入调整改革期,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了不同的模式,在政府职能、股份制改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各有不同的方式和特点。本文将对英,法,俄三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浅要分析。一、英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