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抗生素用药使用不合理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门诊药房所整理的门诊处方2 650张,进行抗生素种类和用量的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研究。结果 2 650张门诊处方中,有289张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0.9%。其中以头孢类为首,其次为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10例,不良反应率为3.5%。共检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2张,不合理率达14.5%。结论目前在门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合理应用所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此,医院应引起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抗生素的药物使用率非常高,不少患者一有炎症,就会服用抗生素,但事实上,如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菌性炎症会对人体造成体内的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皮肤损害、脏器功能损害及胃肠道损害等不良反应。那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的药品报告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药物都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就要加强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护,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这是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阐述了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危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由此也引发了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用药中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通过分析门诊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方面主要包括不适当的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选用药物不恰当等。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占得比例最多,因此,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医药人员都要不断学习医药领域的新知识,精通业务,准确、慎重地使用药物,及时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办法.方法 根据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状况,提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新举措.结果 我院临床药师根据《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制订了合理给药的实施方案,遵循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全院各科基本做到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论 临床药师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力度,坚持执行抗生素使用原则,才能根除滥用抗生素形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展开探讨,分析医院的安全用药问题。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对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种类,并且观察药品对患者各组织器官产生的损害。结果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药品对患者的皮肤与附件伤害最大。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最终实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一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个人体会。方法以我院开展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材料,具体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抗菌类药物的分级管理后,我院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抗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率下降。结论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是控制其滥用,促进合理用药的好方法,但其在实施时,需加强医疗机构本身的监督管理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药物,也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所以滥用程度和不舍理应用最为严重。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抗生素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对哈尔滨市某医院2007年度门、急诊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合理使用的几个方面,对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种类以及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t=32.380、χ^2=5.384,P=0.000、0.009);观察组抗生素合理用药率为7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33%(χ^2=26.89,P=0.0000),抗生素滥用、重复用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13,P=0.0008)。结论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因,找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措施,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历200份,回顾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生素占38%(76/200),其次为抗感冒药物与干扰素,分别占21%(42/200)、24%(48/200);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发生了肝、肾衰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药物资源愈加丰富,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因此,只有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加强预防才能降低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本文目的 是对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找到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途径,增加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治疗药效.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综合研究论文《我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文章中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药物产量中的70%是抗生素,但在西方国家,这个比例只有30%。该文用详细的调查数据显示了我国目前地表水中含有各类抗生素达到68种之多。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4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宣称,抗生素在世界各国的滥用,已经造成了很多细菌病原体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26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的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用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审慎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究其原因与药物自身、患者个体原因和医护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严格把关药物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针对临床的治疗总结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院儿科500例病历中。选取365例使用了抗生素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65例患儿中有7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有47例,2级不良反应16例,3级不良反应13例。365例患儿中有42例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占患儿总数的11.5%,27例出现皮肤荨麻疹、瘙痒,占患儿总数的7.4%,出现低热的有7例,占患儿总数的1.9%。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及过敏反应。主要原因为用药方法不够规范,建议抗生素在使用前做菌群培养、对症治疗,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6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给药法(930例)及改革给药法(93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P>0.05),而改革给药组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用药经费方面均少于传统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改革后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同时能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经费的支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中990例患者住院时的临床资料,将9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一定方式分成感染防护组、手术防护组以及一般防护组,观察三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危险因素、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滥用抗菌药物危险因素中,联合用药危险性能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氨苄西林舒巴坦纳使用率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手术防护组使用抗菌药物危险性能高于感染防护组和一般防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医院和患者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需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防护,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