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3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5%,其中主要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多肽类等。结论目前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患者用药比例较高,临床应强化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药师介入用药指导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常规糖尿病药物及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药师主动对其行药学指导。在治疗3个月后对其药物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药物依从性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药师介入用药指导3个月后,观察组的药物依从性评价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通过药师指导患者用药,能够将其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予以治疗,配合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结果有30例患者注射干扰素后,精神状况良好无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差等症状。10例患者仍主诉乏力、周身不适症状。用药1月后,10例患者上述症状无改善,仍有失眠、焦虑不安等症状,其中5例患者出现轻度抑郁等精神症状,经过精神科会诊,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经2~3个月的治疗后抑郁、失眠状态好转,持续用药,2例患者抑郁症状较重、有自杀倾向、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转至精神科治疗。结论积极有效的全程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控制病程进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用药现状,从而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小叶肺炎患儿在治疗时的用药情况,对用药是否做到合理化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要素为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的现状。结果应用的药物共有45种,其中有20种为抗菌药物,占比44.44%。联合用药情况7例为三联,54例为二联,39例为单用。结论治疗小叶肺炎的关键在于保证用药合理,避免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兰索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所产生的副作用,对基层医院的医生给予非常有效指导,能使其针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300例,观察采用三种药物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及所产生的副作用。结果采用三种药物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疗效基本一致但症状差别较大,泮托拉唑组患者腹胀缓解的效率要强于奥美拉唑组以及兰索拉唑组。结论采用三种药物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后,均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奥美拉唑治疗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则较少,选择奥美拉唑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胃溃疡患者是一种首选并且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提升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肾内科住院的550例患者,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79.3%(436/550),其中治疗性用药196例,预防性用药198例,预防+治疗联合用药42例;对196例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感染部位分析发现,尿路感染102例,呼吸道感染50例,皮肤感染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20例;对436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用药评价,220(50.5%)例用药合理,174例(39.9%)基本合理,42例(9.6%)不合理。结论通过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促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时药物指导的意义。方法患者出院时根据血糖测定指标和肝肾功能、血压等情况选择药物,指导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用药,定时检测血糖指标,告知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及发生低血糖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结果118例患者术后6~12个月获随访,降糖药物应用的依从性为96.6%,血糖测定的主要指标控制情况为理想控制为32.2%,较好控制为42.4%,一般控制为23.7%,未能控制为1.7%。结论老年糖尿病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时药物指导应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大发挥降糖药物治疗作用,避免和降低不良反应,使患者血糖达到理想指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秭归县中医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秭归县中医医院2012年1月~12月出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68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6%,共应用7类12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临床药师适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Ⅳ级不良症状均未发生。结论中药抗病毒药物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等优势,更适用于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我院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AURTI患者的最佳用药策略。方法现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间AURTI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患者临床症状、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连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例AURTI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48.33%)、咽喉不适(56.39%)、喷嚏流涕(40.56%)为主。药物种类:抗菌药物(308例,85.56%)、西药抗病毒药物(243例,67.50%)和中成药(213例,59.17%)。给药途径:静脉给药207例(57.50%)、口服给药287例(79.72%)。单一用药患者62例(17.22%),联用患者298例(82.78%)。结论目前我院在AURTI的治疗中存在了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不必要联用的情况,医院应加强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一步规范AURTI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加强住院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我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要点。方法将152例CHB患者分为住院抗病毒治疗组(76例),门诊抗病毒治疗组(76例),治疗方案均采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同时对住院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通过96周的治疗和随访,住院组中出现病毒变异或病毒突破者累计6例,门诊组中出现病毒变异或突破者累计10例,在抗病毒治疗16周时住院抗病毒组和门诊抗病毒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103copies/ml)分别为92.11%、6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及药物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观察并处理病情的变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促使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 2011 年度儿科感染性疾病 800 张用药处方,分析其用药特点.结果 800 张处方中,有 650 张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 81.25%;其中包括单用、联用和与抗生素合用;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口服和雾化;使用人群多以 3 岁以下为主;主要药物有阿昔洛韦片剂、利 巴韦林针剂、更昔洛韦针剂、干扰素、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等.结论 我院儿科抗病毒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临床中仍要慎 重,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药物治疗情况,探讨药师参与定期回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治疗控制率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学校健康管理中心北校区社区160例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调查,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进行治疗达标评估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高血压中约71.9%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药物治疗率为83.1%;血压控制率为70.6%。结论该社区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较高,但在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医生和药师应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从而提高其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睢宁县妇幼保健所收治的30例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6h后,顺利排出孕囊27例,失败3例,其中2例通过多次使用米索前列醇,于用药9d 后顺利排出孕囊,1例患者需给予清宫术.所有患者阴道出血量均与正常月经量相似.药物不良反应为腹泻5例,恶心8例,下腹疼痛17例.结论对药物流产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顺利排出孕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简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妊娠期用药咨询孕妇的用药现状,并对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前来咨询的516人次中,54.84%为拟生育二胎者。在药物使用时期方面,受精后1~8周使用药物的人群最多占84.49%。共咨询443种药物,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为中成药及中草药、抗感染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次数排名前3位的药物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根据随访结果,咨询人员中141例失访、242例正常、124例人流、7例自发流产或胎停、2例出现畸形或异常。其中随访的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咨询者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均分娩正常新生儿。结论 90%以上孕期用药为未知妊娠的意外暴露,且生育二胎的女性为主要人群。加强育龄女性合理用药的宣传,做好孕期用药咨询、研究,对优生优育,减少人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内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发放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结果 1200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105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8.75%。2010年不合理用药40例,占38.1%;2011年不合理用药35例,占33.3%;2012年不合理用药30例,占28.6%。消化内科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4种,主要为药物用量过大、药物重复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增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药物用量过大共45例,占42.9%;药物重复使用共24例,占22.8%,不合理联合用药20例,占19.0%;药物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16例,占15.3%。结论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中,医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