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外包行业的技术特定性对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影响。我们首先建立熟练劳动在行业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技术特定性模型,通过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分别讨论发展中国家承接高技术外包和低技术外包对本国相对工资的影响。实证方面,我们以中国1997—2006年28个工业细分行业为样本来检验行业技术特定性对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认为我国承接的非熟练劳动外包会缩小我国的工资差距,行业的技术特定性会加强外包的工资效应。 相似文献
3.
工资差异问题实质上涉及"公平与效率",因此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工资差异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且高于许多西方国家。国内现有文献大多将行业工资差距的原因归结为制度性因素。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表现为集中于实证分析,规范性分析太少;对行业工资差距的评判,大多从公平角度出发,较少从效率角度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评判体系;忽视了行业非经济薪酬差别对经济薪酬(工资)差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且高于许多西方国家。国内现有文献大多将行业工资差距的原因归结为制度性因素。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表现为集中于实证分析,规范性分析太少;对行业工资差距的评判,大多从公平角度出发,较少从效率角度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评判体系;忽视了行业非经济薪酬差别对经济薪酬(工资)差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基于我国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我国制造业30个细分行业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行业间加工贸易活动的差异加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相关行业在劳动生产率、垄断程度方面的差异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差异对行业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在我国加工企业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与利润被资本所有者不合理占有有关,导致行业内收入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学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空间分布理论框架为指导,利用中国2004年28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处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法消除样本中的聚类效应,对影响地区工资水平的新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研究》2018,(5)
文章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并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基于以上结论,在贸易促使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即便高技能女性有时也难以从贸易中获得和男性均等的利益,虽然改善女性的个体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但只有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社保制度,才能为解决性别工资差距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资本规模、企业平均规模、科研投入对于创新能力差距具有显著的贡献,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Hongshik Lee 《Global Economic Review》2016,45(1):19-41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global outsourcing can induce wage inequality. As Feenstra and Hanson [(1996a)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 in: R. C. Feestra, G. M. Hanson, and D. A. Irwin (Eds.)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Essays in Honor of Jagdish Bhagwati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pp. 89–127] argued, global outsourcing is comparable to 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at global outsourcing is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the wage of skilled workers rather than their unskilled counterparts.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outsourcing on wage of skilled and unskilled workers in Korea's manufacturing sector with a focus on the dissimilar effects of outsourcing to developed countries (DCs)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on relative wage. The results of system and difference GMM estimation based on manufacturing data from 1992 to 2006 indicate that outsourcing to DCs and LDCs have opposite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lative wage, that is, outsourcing to DCs (LDCs) decreases the wage of skilled (unskilled) worker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FDI、外包与技术创新: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企业的外包行为做了经验研究,分析了外包的决定因素以及外包对本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西方企业的外包动因不同,劳动力成本并不是中国企业考虑的因素。外资流入较多的行业其外包的密度也较高,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具有较高的外包倾向。通过对外包与本土技术创新的计量分析我们发现,外包与行业的科研人员占比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外包导致人力资源配置向有利于本土技术创新的方向发展,这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研究》2014,(3)
HO模型中的SS定理适用于一般贸易背景下的产业间贸易;FH模型中的SS定理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外部采购中中间产品贸易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但却不能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活动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工装配活动可能会拉大,也可能会缩小工薪差距;加工装配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上升将会缩小工薪差距。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装配活动同时提高了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但拉大了工薪差距;加工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上升缩小了工薪差距;技术进步对加工装配行业工薪差距无实质影响;行业规模扩张缩小了工薪差距。所以,为提高收入水平,中国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加工贸易活动,与此同时,中国还应不断提升加工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缩小工薪差距。 相似文献
17.
18.
制造业的生产分割与工资收入差距:16个行业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5~2007年中国16个制造行业的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国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加工和组装,并最终出口到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偏好高技能的劳动力,相应地,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比低技能劳动力增长的更快,国际生产分割扩大了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企业的研发活动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对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生产者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工资差距: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阐述并验证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的影响。通过一个将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两部门理论模型,我们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使得服务品种增加,并造成熟练工人从一般制造业部门流向服务(或高技术)部门,导致熟练工人工资上升而非熟练工人工资下降。本文选取上海市的数据,建立了4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FDI对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会产生直接而显著的扩大作用,但是它同时能通过其他解释变量,如人均GDP、人均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就业率以及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差距产生间接的收缩作用。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