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式低碳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严峻,"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我国高度关注低碳经济,同时面临着投入过热、缺乏核心技术、高度污染等限制因素.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低碳道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三大特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主要有:矿产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太阳能资源优势、风能资源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区域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低碳经济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法规政策;构建区域低碳产业体系;建立区域森林碳汇机制。  相似文献   

3.
"绿色治理"理论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施"绿色治理"需要加快推进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创新型、低碳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宁波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既可发挥宁波现有之优势,也可弥补宁波发展之短板。文章研究了宁波低碳产业在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确立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构建保障低碳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以达到满足城市经济"绿色治理"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广阔的海洋孕育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海南是一个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洋面积.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管理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优势。我国企业低碳竞争乏力将丧失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因此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提升低碳竞争力。企业通过对政策环境的把握、对碳交易知识的学习和利用、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的普及等路径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家重工业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在钢铁领域和煤矿领域以及化工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低碳生活逐渐进入了人民的生活。在我国许多重工业产业,也开始实行低碳供应。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实施低碳生产必将会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在我国企业当中全面执行低碳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文章主要对低碳供应链企业的采购物流成本控制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转型与贸易强国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匹配2007~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经济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试点政策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碳排放强度行业、不同清洁程度产品以及是否为资源型城市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环保投入效应尚未得到验证;产品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促进高质量产品升级,抑制低质量产品升级。文章的结论从贸易高质量发展维度验证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济效应,为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使"低碳经济"成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包括碳交易、碳税等有关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将成为国际法及国内法律领域重点关注对象.我国在国内以立法形式建立公平、合理和规范的低碳经济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文章提出了界定"公民基础碳排放权"的概念,并以此作为低碳经济制度安排的法理基础.提出这样的法理基础概念并以此理念设计中国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国内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碳排放的社会公平问题,使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应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经济"问题的国际博弈问题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西省高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进节能减排措施和落实、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等发展低碳城市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仅此于美国的两个重要经济体,受这次危机的影响严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两国经济影响基础上,对中日应对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从中探求到有利于中国今后有效实税收政策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美国、日本、韩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比较符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在总结美日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对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papers have proposed to allow for more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of the Chinese yuan. But few papers have tried to project how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will behave unde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s Japan provides an important role model for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the yen/dollar exchange rate for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after the shift of Japan from a fixed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contrast to prior studies, we allow for regime shifts in the impact of the exchange rate on monetary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hange rate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in periods of appreciation. This implies that repeated attempts to soften the appreciation pressure by interest rate cuts have led Japan into the liquidity trap. The economic policy conclusion for China is to keep the exchange rate pegged (to the dollar).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a monetary dispute about RMB exchange rat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hot topic among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which covers Chinese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national regime and diplomatic system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has to keep RMB stable at an appropriate and balanced level, which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of China but also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相似文献   

17.
发展型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起源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战略方面,中日两国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自主创新在两国政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与自主创新在两国实践中的地位之间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反差:在日本,自主创新并不是显要的政策议题,却是企业实践的基调;在中国,自主创新即使在2005年之前也存在于政策话语体系之中,却没有成为企业实践的主轴。这样的两种反差反映出两国的创新战略具有不同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设计应该将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的影响纳入考量之中。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中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过两次高潮,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国之一。制造业占到了日本对华投资的80%以上,运输机械、电机、机械、铁和有色金属、化学工业等5大产业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体。在中国经济周期变动、中日关系、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正处在新转折之中。今后一段时间内,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难以出现急剧的增长,但其结构将会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When in November 2001, the leader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and Northeast Asian states met for the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plus three (China, Japan and Korea),” President Kim Dae‐Jung of South Korea proposed the exploration for an East Asian Free Trade Area (EAFTA) and thereby opened a new chapter of East Asian integration. The special Northeast Asian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became clear by the simultaneous decision to hold annual meetings of finance and trade minister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At the same time, bilateral agreements, like a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Japan and Singapore, the tentative larg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and the work‐in‐progress on a Korean‐Japanese Free Trade Area, show the devotion and sometimes even obsession of current policy‐making with reaching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egional integration, it seems, is finally on the Northeast Asian agenda. In this paper, the precondi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will be explored. Sinc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in various ways linked to political factors, 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es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of Northeast Asia today. The third section deals with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de integration,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various attempts for greater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a short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以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实现盈利、自封闭向开放转型为特征,在构建进程中围绕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政策体系及经济发展趋势这三大关键要素,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构建起科技-产业-经济良性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应立足于当前创新发展环境,借鉴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经验,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注重于强调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纵深融合、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互动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