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中国就业问题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工人下岗,而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与就业岗位的严重不足,这使得就业问题日益恶化,为此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中大的意义.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的理论对我国就业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一个新的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货币主义失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尽管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正是二者的一致性与差异,为失业理论进行新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6.
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最严峻的问题,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其意义极为重大。不仅涉及到求职者的工作安置和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回顾西方经济学主要的就业理论,提出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深化认识和借鉴,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保障思想,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通过分析和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借鉴两种理论的科学成分,这对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共同问题之一。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研究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就业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失业的研究已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寻求理论支持则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检索就业理论的资料,可以发现最有代表性的就业理论是马克思就业理论和西方就业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就业理论加以比较,理解它们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分析路径,对比它们不同的内容体系,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发掘的只是失业的一个方面,遵循的是失业发生、发展的一条路径。因此,在比较中更全面地理解失业,并且可以为研究我国的失业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尽管各国具体国情不同,但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各国采取了很多相似的政策。应在对各国政策对比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笔者认为,我国解决失业问题时,应采取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多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5.
Employment matters for development because it can raise household income, lower inequalit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contribute to political stability. Many countries have high rates of public employment, but what effect does this have on overall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at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f and to what extent public‐sector employment crowds out (reduces) private‐sector employment. In particular, we estimate regressions of unemployment or private‐sector employment on two measures of public‐sector employment. The study uses an especially assembled dataset, which is novel for its coverage of a large sam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part of a panel of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Our results point to full or just about full crowding‐out for the entire sample. Unlike previous cross‐country studies, which were restricted to advanced economies, we are able to show that these results also apply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lthough crowding‐out may not be quite as high as in advanced economies. The results mean that high rates of public employment have an offsetting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private employment rates and do not reduce overall unemployment rates. With the qualifier that government activities may help the economy in other ways, our results imply that, rather than creating public‐sector jobs, scarce fiscal resources could be better spent on other developmental needs.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论出发比较《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由于价值论上的本质区别,因而演绎出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论述工资、利润、地租及历史观时,二者既存在对象上的关联性,又得出了对立的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一方面要坚持《资本论》的指导地位,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为改革实践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7.
理论经济学可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答案。中国经济学应在经济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扎根于本土,深入系统地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The extent to which freedom should prevail continues to be a lingering question in the economic disciplin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how freedom is conceptualized. The question addressed is whose freedoms are being served through economic self-governance. The profit seeking microeconomic objective of capitalists, as addressed by Karl Marx, must lead to structural change resulting in unemployment. But unemployment has disastrous social costs. So the promotion of freedom for capitalists comes at a high cost toward society. Thu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of freedom is itself a paradox. Freedom itself must be constrained to be viable. 相似文献
19.
近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状况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以推动就业,消减失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致用之学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流派,从而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多元化。但是,由于中国具体的经济实践和制度环境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三大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