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组大样本数据,本文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化情况。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使农村居民的职业和收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促使社会分层更一步深化;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已经很高,大多数类型的家庭都可以分享劳动力转移的成果;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七类特征较为显著的群体,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近似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传统农业家庭和年老贫困家庭成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同时,在"人口红利"兑现后农村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过去同质化的农民在职业和收入等方面日益分化。现有研究大多将农民视为同质性的整体,忽视了农村消费分类,从而可能影响了刺激农村消费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对农村消费的探索研究应基于分层的视角,通过分析农民消费的差异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构建驱动江苏农村消费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应绘 《农业经济问题》2012,(6):35-43,110,1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收入的差距远大于经济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在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上的差距最大;如果考虑社会保障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11.6%,但如果考虑所有的社会收入则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3.4%;各种社会收入差距在西部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收入还会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西部地区城乡社会保障收入差每增加1%,将引起城乡经济收入差平均增加0.168%。因此,增加农村居民社会收入是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可以从大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稳定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制订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优先序、构建农村住房补贴长效机制、尝试建立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支持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发展、实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战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89—2009年CHNS调研数据,从多维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发现:除了2000—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态势,这意味着当前农村居民改善自身收入地位的机会大不如前,农村社会的收入分层结构日趋僵化稳定;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流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征;收入流动性对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分配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具有全局性,而不仅体现在特定类型的农户群组中;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群组的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非农业户、沿海地区的农户群组的收入流动性相对较低。因此,要为农村居民营造公平正义的发展机会和环境,形成自由顺畅的相对收入流动机制,逐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农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数量、结构以及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和内需的扩大。治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就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发展和培育农村新的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农民就业方式多元化,收入差异化导致了农民分化,形成了富裕阶层、中上阶层、普通阶层和无固定收入阶层等,但是,村庄社会并没有伴随经济分化出现阶层隔离现象。这是因为地缘、血缘及地方规则等仍然发挥着重要连接作用,有效弱化了经济分化可能造成的阶层隔离,形成了“有分化无分层”的社会结构。所以,构建农民分化型村庄的治理秩序,需要借鉴Z村的实践逻辑,通过血缘地缘激活村民的情感认同,跨越阶层属性,以集体经济强化阶层的社会属性确保村民的社会权益,以公共活动保障调整社会关系格局的互助空间提供情感互动,以村规民约为治理提供软约束,保障公共权力的中心地位,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关联,弱化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区分,再造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塑造有组织有活力的村庄社会。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贵州省的经济和社会、农村居民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形成城乡较大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有改革前工业化战略剥夺农业剩余等原始因素,也有改革后农村没有平等的参与到现代化进程的因素,教育投入少也成为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广大农村掀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变革,我省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回顾我省近20年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变动轨迹,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向更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特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医疗服务配置与利用为视角,通过构造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会通过农村医疗服务来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但改善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会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利用,而城乡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配置;目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革命时期,党将农村社会分层与革命任务紧密结合,对农村社会分层提出了正确理论,针对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路线和政策。建国后,党依据有关的农村社会分层理论和政策,进一步推进新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和全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时期,经济分层标准消解,政治分层标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新的分层结构,党的系统性理论和政策没有提出,但仍有不少针对性政策。党关于农村社会分层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率,最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所在。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教育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农村居民农业和非农业两部分收入的影响入手,建立了一个测算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模型,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至少会增加6.5%;继续教育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居民长期保持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旨在阐明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发挥。分析精英俘获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精准减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理顺金融减贫出现目标偏离的内在逻辑;(2)采用2009—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104个传统农业县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村居民收入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困减缓效应。[结果](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鲜明的双重门槛特征;(2)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效果显著减弱。[结论]农村金融"嫌贫爱富"及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现象是金融减贫效应呈现门槛特征的潜在诱因,而减贫资源更易被农村富裕的精英群体获取导致金融减贫的初衷难以落实,加大了农村贫困内部社会分化;该文建议,应站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的角度反思金融减贫,建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以避免农村金融减贫工作陷入"内卷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3.
十年农村改革把工业化和商品化引入了中国农村,使农村出现社会结构变化和持续性分化。根据对全国5类地区12个村的入户询访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可将农民分化格局予以概括,即收入分化,职业分化,基层权威分化。但迄今,农民的意识演变仍明显滞后于现实发展。本文主要依据对农民分化的实证性分析,提出一些若干理论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贸易、资本及技术水平角度选取了三个变量来分析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开放度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化的Granger原因,且其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化有较为显著的正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种正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是我国由劳动力优势形成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在我国农业哺育工业政策、农产品市场政策等影响下偏离了收入分配公平的轨道,二是我国区域偏向开放政策形成的不平衡的农产品出口国内区域结构和东西部农民不同的收入结构促进了东西部农民间的收入分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应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矛盾为逻辑起点,着眼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局,充分发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吸引、分化和整合功能,以现有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分类分层保障为手段,构建面向未来的一元化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长江 《农村经济》2003,(11):11-13
一、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发展的基本趋势改革开放至今 ,在我国政府正确的农村政策指导下 ,我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年的 134元增长到 2 0 0 0年的 2 2 5 3元。但是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却呈扩大之势 ,农村社会不公平问题日显突出 (见表 1)。表 1:1978— 2 0 0 0年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和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趋势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增长率(% )全国基尼系数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中部地区基尼系数西部地区基尼系数省际基尼系数1978134……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资源是支撑农村居民生存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农村人口占比较高的我国有必要正确处理宅基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和保护农民切实经济利益的关系。研究阐述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内涵及其相关立法工作的推进意义;从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土地财产权不平等问题和社会正当性存疑等角度对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立法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给出确保农村宅基地流转立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互促发展,健全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的法律体系,强化对农村宅基地的差异化流转立法安排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约82%的人口在农村,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开拓农村市场,是拉动广西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一、广西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一)农村消费群体总量巨大。据统计,1997年底,广西农业人口为3793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这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对生活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将有力地促进广西经济的增长。(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步向优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广西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多,消费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重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增长缓慢,三大经济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也在发生变化,成为影响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通过对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动情况的分析,探索了影响农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原因,并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控制农民收入差距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医疗体制经历了60多年的改革和完善,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如何能够构建满足需要的优质、高效和低负担的农村医疗合作体系就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农村居民收入类型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和农村居民个体差异对医疗体系的满意水平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影响医疗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各种因素,力求从一个较深入的层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的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