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自由贸易区具有扩大市场、贸易创造和提高成员国地位的作用,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有利于密切双边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作用。对建立自由贸易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双方的互惠互利问题、处理好WTO的规则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优惠安排的关系以及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原产地原则等技术性问题都必须予以足够重视。为了适应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于2005年如期全面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它不仅将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而且对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增强亚洲国家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未来5年内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和问题,但是,由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符合双方的利益,只要双方求同存异,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然呈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前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和东盟各国能否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10 1”自由贸易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其中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在此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双边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双方在贸易规模上的相互影响也与日俱增。201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之间的560多种进出口产品互相降低关税,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日常签证工作中积累的案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隐性壁垒作用,说明即使一国答应给予另一国优惠待遇,仍可通过原产地规则筑起新的市场准入壁垒。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患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这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闻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惠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商》2016,(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全称: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双方的经济状况与贸易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我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双方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双方投资与贸易的扩大,一些深层挑战和  相似文献   

11.
On January 1, 2010,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ASEAN FTA") became effective. Nearly ten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China-ASEAN Summit held on November 6, 2001 in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Darussalam. At such summit, an important decision was made to create the framework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and to further establish an China-ASEAN FTA in ten years.  相似文献   

12.
At the ASEAN Summit in November 2000, the leaders of ASEAN and China agreed to enhanc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n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FTA). This decision was a natural response to a number of important glob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decade. 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policymakers from China and ASEAN member states have already started their negotiations on the specific terms and features for this proposed FTA. While such an FTA would hold the potential of yielding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it also causes some sense of apprehension and uncertainty in some quarters, due to the common perception that China is already a strong competitor in trade and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basis for such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proposed free trade area from the ASEAN economies’ perspectiv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how competitive ASEAN countries are vis‐à‐vis China, evaluate the scope for strengthening China‐ASEAN trade and the impediments facing Chinese and ASEAN investors in each other's markets, and recommends policy measures to maximise the benefits and minimise the hardships resulting from an ASEAN‐China FTA.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4.
China-ASEAN FTA, the world's largest free trade area in terms of population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10, covering 13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nd 1.9 billion people. Over 90 percent of the commodities trad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six original ASEAN countries, including Brunei,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now enjoy no tariffs from 2010. As a window to ASEAN countries,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s in more limelight since the new year.  相似文献   

15.
贸易自由化下东盟国家关税政策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盟国家(本文主要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积极改革与调整关税政策,本文对东盟五国关税水平和关税结构呈现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调整的特点与趋势,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开始实施《货物贸易协议》,从而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进入了全面的实质性运作阶段。CAFTA的建设究竟会对台湾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之后,考察了台湾地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祖国大陆的经贸关系,分析了CAFTA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了建立海峡两岸共同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自由贸易区(简称FTA)内,贸易利益如何在成员国间分配取决于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型的南南FTA中,具有极端比较优势的国家利益将受损,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国家将获益。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将主要带来贸易转移,进一步导致优势产业在东盟的集聚,强化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生产链条的末端长期驻足,并导致利益损失。政府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9.
新区域主义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建立CAFTA,中国和东盟除了获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传统经济收益之外,还能获得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机制以及改善国家安全等非传统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