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处在国际竞争与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 ,为了使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采取向海外市场进军的积极措施是有必要的。文章介绍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型进入模式———中小企业国际化俱乐部 ,它把生产同一相关产品的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以会员制的形式联合起来 ,共同进入国际市场 ,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人才、资金缺乏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障碍 ,并对俱乐部的特征、职能与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事实。在价格方面,表现为许多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成为国际价格。  相似文献   

3.
小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宁  杨旭 《经济管理》2002,(8):41-46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小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研究。阐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意味着我国的市场将真正和世界市场接轨,意味着我国真正走向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将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的、局部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变为国际市场的国内化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并非是单个的孤立行为,而是充分体现社会嵌入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行为。因此,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中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关系网络在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由此提出命题: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依赖于企业家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生成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不可多得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来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取得预期的国际经营绩效。基于此命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中"中小企业社会网络—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化绩效"这一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以来 ,中国人才竞争随之“国内竞争国际化 ,国际竞争国内化”。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成为人才竞争的焦点。我国在人才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国内人才外流相当严重 ,国外企业凭借优厚的条件和待遇 ,正从我国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为此 ,应通过改变传统的选人模式、授予股票期权、制定实施人才战略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7.
金融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在世界金融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如何逐步全面地走向国际化,已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中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企业要想发展,人才肯定是关键,没有人才的企业,就没有生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中国公司日益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系统已成为众多国内企业管理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金融国际化问题的思考刘葆金融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伴随着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在世界金融改革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中国金融业如何逐步全面地走向国际化,已成为亟...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