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1998-2000年在我国北方高寒半干旱低投入农牧交错带的贫困地区进行了“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体系”的推广,采取认真分析贫困地区的区域条件,突破瓶颈,实施资源与经济意义上扬长避短;组装集成与贫困地区农民需求层次相适应的傻瓜化技术;实施政府行为、技术行为、推广行为与农民行为相统一的推广方法等技术推广方略。实施三年使技术受益区域粮食作物单产增加88%,牧草单产提高248.3%,冷凉错季菜平均产值达14160元/公顷,人均粮食增加320公斤,人均增收374元,水资源利用提高84.6%,提高的普及率达55%。为贫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探索了新的技术推广方略。  相似文献   

2.
发展粮农经济合作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既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成功之路,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快粮食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希望之路。粮食部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帮助农户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农村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发展什么,加速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粮食的流通和消费。近几年来,我市由于大力发展杂化水稻的生产,粮食连年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研究》2005,(4):62-62
在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召开的贫困地区粮食安全调研会上,白美清会长讲了三点意见:一、关注贫困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变。但是,还有27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决不能忽视,在历史上,粮食出现问题,大多数发生在贫困地区。二、贫困地区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薄弱环节经初步调查,贫困地区粮食生产基础薄弱,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很低,很多地方既缺粮又缺钱。近几年来,这些地区还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市场化后,贫…  相似文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国有粮食企业,特别是承担所谓“政策性业务”的购销企业,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躺在“政策性业务”温床的习惯、靠吃政策性补贴过日子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主题,研究和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什么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产业化经营,就是把人为割断的产加销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购销、加工企业为依…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九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思考徐炜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九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八五”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基本自给.主要副食品自给有余.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新都县在几年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围绕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这个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化”,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县农村农工副总收入1984年达到40,400万元,比1978年的13,983万元增长1.8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21.22%,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亦获得高速发展。粮食主副产品收入占农村农工副总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46.5%,下降到20.9%;工副业多种经营收入所占  相似文献   

7.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省巴县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改革以后,农村经济出现了加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极其有利的时机。首先,由于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持续全面增长,全县1984年粮食总产增加到13.5亿斤,人平占有粮食1,264斤;多种经营发展较快,农民人平纯收入提高到362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民的购买力大为提高,市场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就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当前农村各业的发展还不协调。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还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重工副业,轻视农业,重经济作物,轻视粮食生产的倾向比较严重.最近,我们在江津县仁沱区8个乡的调查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出对粮食生产的各种思想问题,值得研究.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改革,在很短的几年中解决了过去多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但是,在这样的较低水平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才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山西农村经济结构得到很大的调整。长期形成的“农村经济等同于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等同于粮食生产”单一产业结构被彻底打破,代之以农、工、建、运、商竞相发展,农、林、牧、渔全面增长的新格局。在改革10多年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八五”时期,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决定:“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这无疑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搞活农业和解决产品积压的重要措施。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项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一些商品粮生产迅速发展的地方还有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两大距离”:一是国家粮食定购数量与商品粮增长速度有很大距离。以怀仁县为例,1982——1984年均向国家售粮5605万斤,1985年计划产粮2.12亿斤,  相似文献   

11.
调整结构≠上“多”下粮 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这是开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就广泛宣传众所周知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处处、人人都抓‘多个’,粮食生产走下坡”的现象。这里面有将不宜种粮的田地进行了“转产”的“应该”部分,也确有把一些适宜种粮的也“转”了“产”的“不应该”部分,从而导致了粮食减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仅400多公斤,为一些发展国家人均占有的一半。现在出现的“过剩”只是一种地区之间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因此,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与时同时,还要…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不稳定。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文化教育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调整产业结构是垦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生产,振兴农垦经济的重大步骤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粮食生产是垦区的第一性生产,是主要产业,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削弱粮食生产是历史和现实都不允许的,以“绝不放松粮食生产”为借口去搞“以粮为纲”也是一种下策。只有稳定粮食生产,逐渐发展和提高,同时促进各业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统一起来,才是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4.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如何抓粮食生产呢?本文就粮食消费的发展趋势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上,提出如下见解。一、应及时解决粮食的消费问题自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由于政策对了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村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大丰收,而粮食部门的库容有限,老粮销不出,新粮收不进,酿成“卖粮难”。一些农民的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又不得不竞相削价销售,导致  相似文献   

15.
取消统派购,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是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理顺农村各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商品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福建省是粮食调入省,即使在粮食产量最高的1983年也需要调入12.4亿斤。因此,它和全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是不一致的。在一个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粮经矛盾十分突出,而又具备“山、海、侨、特”等优越条件的省份,合同订购所面临的问题必然是复杂的。一、合同订购的基本情况福建省1985年粮食合同定购任务为25亿斤。为了保证完成任务,省政府采取了奖售化肥、给粮食主产区财政补贴、优先卖给紧俏工业品等鼓励性措施。但是,任务的实际执行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缓解资金供求矛盾,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我们通过专题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思路。 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北贫困地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纵观十多年发展的历程,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生产力水平较低,农  相似文献   

17.
一、概念和涵义什么是农村产业结构?简单说,就是农村生产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叫“结构”,也可以叫“构成”。农村产业结构区别于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包括城乡各个产业在内。而农村产业结构则是专指农村各个产业的构成。农村产业结构也区别于农业结构。农业结构有两种说法:一是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内部的产业构成,主要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和落后的种植方法的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徘徊不前。如何才能使农业生产摆脱困境,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呢?最近,我在天镇县东沙河乡黄家湾村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他们实行集约化规模经营,适时间作、套种、复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实践中受到了启发,看到了贫困地区达小康的希望,找到了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商品生产是发展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辽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也是农业的重要地区,把农村商品生产尽快地发展上去,对国家,对人民,对充分发挥重工业基地的优势都是极其必要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路线影响,我省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缓慢,粮、棉、油、肉、蛋等主要农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发展工业的需要,粮食的供求矛盾一直很突出。很长时间里每年都由国家调入20~30亿斤粮食,农业这个基础比较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家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就全国总体而言,劳动力供给进入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新阶段。本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以贵州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得出如下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不断外出务工的趋势和概率,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扩大,从而其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