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白斑病一直困扰着对虾养殖业,使养虾场蒙受巨大损失。印度养虾专家发现一种野生植物“白屈菜”(Swallow Wort)对治疗白斑杆状病毒(SMBV)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 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为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细菌和病毒等的侵袭,头胸甲壳上有点状或鱼鳞状白斑。一些养殖户只要听到“白斑”二字就非常害怕,其实很多白斑病是可以治愈的。本文根据实践经验谈谈对虾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症状的区别、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症状: 1、细菌性白斑: (1)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甲壳完好。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的对虾养殖业低迷,成功率较低,中国几乎没有虾出口,冷冻加工厂处停滞状态,亏损严重。但是,在目前的养殖品种中,对虾盈利还是可观的和具有诱惑力的。为了做好对虾的养殖,保障养殖对虾的健康、产量、质量和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养殖前的清池消毒、养殖中的监测防控、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对虾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1.对虾白斑综合征白斑综合征依然是养殖虾类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多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d,而且以蜕皮期更严重。病害流行的态势趋猛,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危害加大,全军覆没的情况十分普遍。1白斑病发病的特点1.1白斑病病毒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一)病毒性疾病1.白斑综合征俗称白斑病,是对虾的严重传染性疫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对虾的养殖安全。该病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病虾活力弱,部分濒死虾头胸甲部位出现白色斑点,白斑综合征因此而得名,但亦可不出现白斑而虾体变红。  相似文献   

6.
正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D)一种对虾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对虾幼体、仔虾和幼虾的健康。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病原体】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eulovirus,MBV)。【流行与危害】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在东亚、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东非、马达加斯加养殖和野生虾中广泛分布,随着斑节对虾的引进,病毒也传人地中海、西非、塔希  相似文献   

7.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精细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4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然而,当白斑综合症流行病暴发时,对虾生产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对虾种苗繁育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养殖过程中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精细生态养殖成为我国目前对虾生产中两种重要的养殖模式。文章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经济效益,并对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1993年,日本以熊本县为中心的九洲、山口地区发生养殖日本对虾大面积死亡.现已初步查明,主要原因是杆状病毒危害,调查指出该病毒引起养殖日本对虾大批死亡,在日本尚属首次.该病毒系由日本水产厅养殖研究所查明的.杆状病毒主要侵袭日本对虾体内的淋巴器官,使对虾抵抗力下降,整个身体忽而出现红色斑点、忽而出现白色斑点,一星期左右死亡.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杆状病毒通常为圆胶囊状,长300纳米,直径100纳米.它在分类上属哪一个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我县归仁镇3个塘口的养殖户龙虾塘口出现了死亡的现象,病虾主要表现为头胸甲易剥离、螯肢及附肢无力、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弱,在头胸甲部位常出现白斑。笔者通过对病虾肝胰腺的细菌分离及鉴定和对虾鳃的白斑病毒的提取及PCR法分子检测技术来探讨引起小龙虾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一)病毒性疾病颤抖病河蟹的病毒性疾病是近年来随着对"颤抖病"深入研究而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在此之前,国内严隽箕(1995)报道,在对虾养殖池的死蟹体内发现对虾杆状病毒,姜静颖等(1996)在辽宁池养河蟹体内观察到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美国曾在饲养的蓝蟹体内发现疮疹病毒和呼肠孤病毒。以下就河蟹"颤抖病"的病原、症  相似文献   

11.
《渔业致富指南》2008,(5):77-78
<正>1.7对虾杆状病毒病(BP)[病原]对虾杆状病毒,是一种A型杆状病毒,具囊膜,核酸为双链DNA。病毒粒子棒状,大小为74nm×270nm。[症状]病虾的摄食和生长率降低,体表和鳃上有外部共栖生物和污物附着。病毒在肝胰腺及前中肠上皮细胞内增殖,包涵体为四面体或三锥的金字塔形。使用显微镜检查新鲜肝胰腺压片时,很容易看到金字塔形的包涵体,肝胰腺上皮细胞的核比正常细胞核大1.5~2倍,核仁退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正>高温是细菌病高发,低温是病毒病高发,这是对虾养殖中无可辩解的事实,夏季高温期,细菌繁殖旺盛,故细菌病高发,而低温病毒受抑制,所以夏天很难看到白斑、红体等病毒病。立秋后,尽管酷夏高温的余威尚存,但也敌不过大自然的规律,夜晚降温,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时节来了。症状整个身体通透、微红,空肠空胃,肝胰脏无明显病变;头胸甲易剥离,头胸甲内侧有白斑,凭经验认定为白斑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正>一、监测任务2018年计划对鲤春病毒血症(鲤科鱼类)、白斑综合征(对虾和克氏原螯虾)、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海水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鲑鳟鱼)、锦鲤疱疹病毒病(鲤鱼和锦鲤)、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鲫鱼)、草鱼出血病(草鱼和青鱼)、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对虾)等8种疫病进行专项监测(8种疫病监测计划相应要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我国对虾养殖业遭受白斑综合症(WSS)病毒病的严重袭击后,水产养殖领域逐渐兴起"健康养殖"这一新概念。一般认为,水产健康养殖应该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虾养殖业始于60年代,近30年来发展迅猛,1992年全国养殖面积达220余万亩,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但从1993年开始,因大规模爆发流行性虾病,养虾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对虾出口锐减。1997年以来,进口国对虾需求量不断增长,已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我国对虾与墨西哥棕虾、圭亚那白虾齐名。这3种虾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虾",对虾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早在80年代初,中国对虾就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出口到日本,仍供不应求。到80年代末,国际市场对虾年需求量增加到40万至50万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趋势出现了从动物性蛋白食品向植物性蛋白食品的重大转移,传统的对虾等高蛋白食品的消费需求有日趋减弱的趋势。2008年,中国对虾出口和中国其他出口商品一样,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严重影响:人民币升值、资金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不足。今年对虾产主产地广东、广西等地受到年初冰雪和上半年雨水的严重影响。虾苗脆弱,虾病大面积爆发,导致出口原料虾货源短缺。有报道,今年对虾养殖主产区——广东省湛江地区对虾养殖面积与养殖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30%,有些地方高达60%。作为2 007年中国对虾出口第三大市场、国际对虾贸易进口量第一的美国,仍然对中国对虾等产品实行封锁,造成中国对虾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虽然此情况下半年可能有些许松动。2 008年上半年,由于以上诸多原因,中国对虾出口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绝大多数外向型企业亏损严重,在何去何从中观望、徘徊,在百般无奈中挣扎、死撑。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还没有治疗甲壳动物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最好的对策就是严格管理措施,避免病毒感染虾群。在淡水螯虾养殖和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方面,人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处于天然环境中的淡水螯虾体内大多携带各种病毒性病原生物,养殖业者要获得无病毒感染的淡水螯虾种苗是比较困难的。如白斑综合征病毒,黄头杆状病毒,托拉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杆状病毒等,这些病毒性病原生物在天然环境中的任何虾体内都是经常可以  相似文献   

18.
<正>南美白对虾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对饵料要求低等优点,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它的优良品性也在慢慢退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一、病毒性疾病1.对虾白斑病(1)病原:由白斑综合症病毒引起。暴发性疾病,可以几天内大批死亡或在1~2月内不断出现死亡,其主要危害8cm以下未成熟的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日趋普及。然而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养殖环境也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因环境恶化造成对虾发病死亡的现象不断发生。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危害较大的主要病害除了山桃拉病毒和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对虾饲料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2006年对泰国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据行业人士透漏,全年的对虾饲料为690 000-750 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