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光斗 《中国市场》2010,(17):65-65
<正>传统的营销方式在90后面前面临失效的风险。企业必须深谙打动90后消费时代的营销之道。1990年出生的人在这个夏天也已步入大学的校门。他们从此将成为商业社会极速增长的新兴势力。90后有着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商家有些茫然。  相似文献   

2.
90后品牌观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14,(11):120-120
正90后是与互联网相伴相生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眼中网络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张扬个性,大胆出位。他们讨厌盛气凌人的说教者,更加在乎自身的感受,用他们的话说,你若装"逼格",我就对你漠视,90后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品牌观中无不彰显着这一独特的个性,就像郭敬明的《小时代》中描绘的那样,对纸醉金迷以及奢侈品的崇拜,追求物质享受,强化与众不同,渴望一夜暴富,这个时代的共同社会病,成为90后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在未来十年内,西方社会教育程度最高、生活最富裕而且为数众多的消费群是谁?根据西方资料来源研究公司调查统计结果,这些消费群是生于1945年到1965年之间,即35岁、40岁甚至到50岁的一代人,他们中的富有者越来越多,而且他们都将进入生命周期中最注重家庭生活的阶段,因此,对90年代工商企业来说,“家”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正>"‘90后’都买车啦!"仿佛在突然之间,印象中那些写着火星文字的"非主流90后",已经长大了。新生代要掌控自己的世界,他们早已不甘心乖乖呆在汽车后座,要自己掌控方向盘,要拥有自己的绚丽汽车生活。随着这群新的购车群体崛起,汽车消费"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大车企厂商都在积极迎合90后的喜好,推出自  相似文献   

5.
王晓彬  洪丹 《现代商业》2011,(32):265-266
2011年6月,首批被人称之为"90后"的高职学生踏上了职业岗位。"90后"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90后"对于职业有着更多与前人不同的特点,就业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面对需要耐心与细心的秘书行业,这群新兴人类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与个性的关系呢?本文将从"90后"的性格特点出发,探讨这一群体克服自身缺点,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定义"80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努力勤奋、自强不息,中国各个领域的成就都与他们密切相关;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心系大局、临危不惧,始终奋斗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最前线;他们面对国家复兴,社会责任,用属于自己的行动去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他们拥有强大的独立,自信和主人翁意识;他们是中国力量的中流砥柱!他们影响着中国的现在,更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90后”正逐渐成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主力,这群在国内经济进入繁荣期之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80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出生的"90后",两者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特征影响着各自的消费行为特征。"80后"作为工作和家庭群体,"90后"作为学生群体,在工作,家庭,学习生活中,他们承载着不同的压力,而旅游正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心理角度对比分析"80后"与"90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归纳了其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为更好的细分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罗新红 《现代商业》2011,(6):273-275
本研究旨在探索应激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小企业员工面临的主要社会应激源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社会应激源的所有因子和SCL一90的所有因子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小企业员工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为家庭生活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对心理健康有重大预测作用的应激源依次为:人际关系因子、家庭生活因子、社会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贴近青年     
冯利芳 《成功营销》2012,(10):I0022-I0023
品牌需要关注青年人的理想和热爱,做他们实现自我理念的背后推手。 青年,这是一个对大多数品牌都具备绝对吸引’力的群体。他们处于生活和事业的上升期.热衷于消费.更有着直线攀升的消费力,是品牌现在或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包括80后以及已经登场的90后。这是在数字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发掘他们的兴奋点,巧妙地打开对话通路.每个品牌都在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