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有限的,但其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土地供求关系是指土地经济供给与人们对某些土地用途需求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靠增量用地来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传统供地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因此,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现有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增加土地经济供给,是缓解中国城镇土地利用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郑荫立 《发展研究》2006,(6):102-103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的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土地稀缺性决定的土地供给量不足,房地产供不应求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趋势。要全面把握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就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财政为国家快速城镇化供给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公共建设资金角度出发,阐释了土地财政"地"与"钱"供给的动力及运行模式,分析出由土地财政供给模式助推的产业用地规模、土地城镇化速度、房地产供给规模及价格等国家结构性问题的内在机理。以时间序列上的国有土地出让面积、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等6项绝对指标和土地人口城市化速度比值、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等8项相对指标,衡量国家层面上由土地财政助推的结构性问题变化趋势及其在31省(市、区)间的基本差异,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区方法并结合区域邻近原则,将我国大陆地区31省(市、区)划分为"土地财政供给紧缺"、"土地供给过剩"、"土地财政供给过剩"、"土地财政供需适度"、"土地需求不足"5类区域,以8项相对指标为主阐释其原因。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从征收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土地整治工程增加用地指标、引导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控制外延扩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提出调控不同区域土地财政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快速工业化地区中心镇的土地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工业化地区的城镇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中心镇,面临着城镇建设用地迅猛扩张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重重矛盾。把土地作为资产来经营是中国土地供给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合理地配置快速工业化地区中心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快速工业化地区的中心镇实行土地经营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并对中心镇实行土地经营的思路进行探索,包括实行土地经营原则、内容、模式及不同类型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宋劲松 《广东经济》2004,(10):30-32
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目前在发展需求与供给上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社会需求提高与公共供给滞后、城镇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已严重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不平衡,东西两岸、内外圈层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区域内城镇同构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的使用与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文章从满足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劣质土地财政是中国农地征收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征收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城乡土地价格差,根本原因是城镇政府的劣质土地财政。城镇政府依靠城镇土地的国有权和普通住宅需求的刚性制定普通住宅用地的垄断高价,将土地财政指向城镇中低收入消费者和城镇农民工。劣质土地财政源于中国的政治非民主,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因而不能持久也必须转型。消除中国农地征收冲突的根本方法是普通住宅用地价格回归竞争性水平,城镇土地财政转向优质住宅。  相似文献   

8.
土地供给变动中的市场形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供给是土地市场中的限制变量。本文试从土地市场供给变动入手,建构土地市场模型,并探究其内在的运行特征和政策选择。 一、农地入市与土地一级市场均衡 我国的土地是两种所有制并存,即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依据目前我国的有关法律,对于城镇国有土地实行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除外)。而农村土地是不可直接入市的,必须经过国家征用,变更土地所有权,方可进行土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需求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需求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在土地供给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用地成本,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用地者的理性选择,进而实现土地节约利用,减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土地需求调控的具体政策手段有:①地价政策,即普遍实行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土地"招拍挂"出让范围;②税收政策,包括适当提高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财产税,强化土地增值税的征管;③信贷政策,即通过金融信贷机构严格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信用等级和贷款条件审查,限制信贷额度,降低土地开发投资的信贷风险。同时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人均用地标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强化对划拨用地的利用管理,严格贯彻土地管理法律政策等方面完善土地需求调控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在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化解土地需求与土地有限供给矛盾的现实需要。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用创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及新运作模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过程中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冲 《经济与管理》2005,19(1):45-48
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多带来的住宅压力。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住宅产业的因素很多,主要存在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其主要对策为:在住宅产业经济可持续战略中,应以需求层次为导向,适度调低普通住宅和经济实用住宅的价格,改进个人住房金融服务,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在住宅产业生态可持续战略中应发展绿色生态住宅模式高效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建立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在住宅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建立合理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营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京鸿  刁承泰 《经济地理》2003,23(4):504-50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晓言 《技术经济》2011,30(12):64-69
从协调发展、供需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界定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经济和谐的内涵,建立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DEA等方法,以协调发展指数、潜在均衡指数、资源配置效率指数为输出结果,全面反映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程度。最后,以我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实证分析样本,利用其2007年的数据,得到各城市两者间的和谐评价指数和排序结果。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的和谐度:城市交通系统内部协调发展;均衡供求关系;优化配置城市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动力是珠三角经济超常规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占用了很高比例的耕地,用地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量用地的用地构成以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用地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城市和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并没有根本改变大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而使原有用地较宽裕的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摊大饼式的继续增加。针对用地增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明皓  邱道持 《经济地理》2007,27(3):476-479,488
土地供求分析是建立适度的土地储备规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储备用地的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可以建立在经营性用地需求和经营性用地的供给分析基础上,文章首先对重庆市都市圈房地产用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依据供给制约需求的原则,对重庆市都市圈城市用地的可供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储备用地供应计划制定及农用地转用指标分解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所探讨的建立土地适度储备规模的原理与方法对指导储备用地的需求预测、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和农用地转用计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Reviewing evol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mode in different economic formation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meanings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ause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acut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w of ecosystem and the law of economy.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economy and the ecovstem. Therefor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aspect of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aspect of the supply of the ecosystem. That is to say, firstly, the scale and pace of economy growth must be adapted to the supply cap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under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econdly, based on the supply 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we should make it clear how to make limited resources allocation attains equilibrium betwee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The paper clarifies that in the mode of knowledge economy; we may transform the way of economy growth,form optimum economy structure, change the base of resource supply, strengthen the supply capability of ecosystem, expand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finally accomplish the eco-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 and technology. The esse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conomy that were discussed above determine that knowledge economy is an econom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 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 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 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 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 价;3)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 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权衡城市绿地土壤资源开发保护与城市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未来 应深入绿地土壤质量理论研究,加强绿地土壤质量监测,综合 研究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阐明绿地土壤在陆地生态过程中 对自然、经济及社会的影响,为推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I.IntroductionGlobalization,the emphasis on ecology,and the emphasis onknowledge are the three big tendencies nowadays.Global-ization means that the economies of the world are graduallybecoming an organic whole.Because of the free trade,all ofthe countries and areas must tak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demands into account,when they develop their economy.The countries or areas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international market will realize the values of their productsand get the chance of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