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说“看看刘邦和项羽两位领导人的气度和用人吧。”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武.但独断冲动.打的是个人英雄仗.汉武帝刘邦智勇不及.但心胸宽大知人善任.能用天下英才.打的是团队仗。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原是秦时一乡间小吏,无任何凭借,不像项羽等人有显赫的家世。他能够崛起于草莽之间,除了有萧何为他掌管后方,韩信、樊哙、周勃等为其冲锋陷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能够运筹帏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头号智囊张良。在最困难的时候,刘邦总是问张良:“为之奈何?”张良智计百出,总能给出最睿智最有效的建议。刘邦则对其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影视界的编导们争相拍摄有关楚汉相争的西楚霸王的戏,不外乎是歌颂刘邦、项羽如何的神勇过人、气吞山河,如何的英雄盖世建立不朽的霸业!总之,是顶天立地、扭转乾坤、左右历史进程的人!由此,使我想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借用一位古人的话来评价刘邦、项羽,他说:刘项原来是匹夫!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秦末楚汉战争中,项羽和刘邦为争雄天下而逐鹿中原,最终,汉王刘邦打败了项羽,登基称帝,建立了汉王朝.  相似文献   

6.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刘邦的话足以说明知人善任对于领导者的重大作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举措》  相似文献   

7.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高帝说道:“各位列侯、各位将军,不要对联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呀广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略地,攻占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所以被我捕捉打败的原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4,(Z7)
正按照11月5日的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的信息,如果说6月杭州有43个楼盘亏损或疑似亏损,那么现在这个亏损面已经扩大到100个以上!楚汉之际,项羽兵临函谷关,听说刘邦已先行一步攻破咸阳,并打算做关中王,项羽大怒,发令攻破函谷关,屯兵新丰鸿门,决定发兵攻打刘邦。这时候,项羽有军队四十万,  相似文献   

9.
举贤才浅议     
岱烨 《河北企业》2006,(10):1-1
<正>改革开放20多年了,第一代企业家或退休或退二线,第二代企业家或已就任或准备就任。在此转折之机,用什么人,怎样用人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史传,汉高祖刘邦,在用人上有一段佳话。刘邦统一中国后,置酒洛阳南宫,问大臣们:“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  相似文献   

10.
史载: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可谓匠心独运。他曾说过“吾之安民治国不及萧何,运筹帷握不及韩信,谋略智计不及张良,然吾唯能知之善用之”。确实如此,刘邦凭借他的“知之善用”统领汉军,逐鹿中原,最终战胜了勇冠天下的楚霸王项羽而成霸业。 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虽然已逾两千年了,然其“知人善用”的才能,却值得当今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过江     
《英才》2000,(12)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因为项羽的“不肯”,尊他为“人杰鬼雄”。在那个时代,胜则全力出击,败则全身而退。“成仁”的思想,害死不少英雄。乌江河畔,项羽太自尊,也太自卑。他一是怕江东父老,二是怕自己难以重振河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否则,凭着腔内一口气,项羽也从游击战打起,或许能卷土重来,手  相似文献   

12.
田连元 《秘书工作》2012,(11):58-59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语言的精华,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典故是学习历史文化的极佳途径。这里,笔者结合史实略举四例,和大家聊一聊成语背后的故事。群策群力秦朝末年,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刘邦最初没有项羽兵将  相似文献   

13.
某日,与一友人闲室杂谈,就范增的为人之道相执不下。友大笑我痴顽不悟、迂腐不堪,并发表了一通高谈阔论,命令我膛目结舌、刮目相看。 他言道:鸿门一宴,范增气得大口吐血,依我之见,范增活该。其原因有三:首先,他胆子大大,在项羽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他竟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么大的事情,出了事责任谁负?其次,他太爱逞能,你想,他的主意就一定正确吗?他说刘邦要反,刘邦成一定要反吗?拿出真凭实据来!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永远都不能证明其存在否。其二,他目中无主,连刘邦几项羽尚且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而他总是直谏…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5.
古今“韩信”多的是,就是人主不会识。秦朝末年胸怀大志的韩信,先是投奔在项羽麾下,因得不到赏识而转投刘邦,结果又因没得到重视而逃跑,幸被独具慧眼的萧何发现并力荐成功。试想,倘若没有萧何这位高明的"伯乐",韩信能否名垂青史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英勇善战的名将和足智多谋的良相,他们为君主打下天下以后,自己往往被自己的君主陷入囹圄甚至送上断头台。西汉的韩信就是其中的一个。现代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应当从这些名将良相的悲惨结局之中领悟一些道理,并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都与一个西汉名将相关,他就是韩信。正是这个韩信,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楚汉之争的乱世之中,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等诸侯,为西汉王朝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刘邦与诸葛亮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诸葛亮亦辅佐刘备,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作为封建政治家,他们都懂得功成名就离不开人才,但在用人制度和用人方法上,他们又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很值得我们后人借鉴。首先,刘邦与诸葛亮都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  相似文献   

18.
李延杰生于1952年。他祖籍在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刘邦衣锦荣归的歌风台,离他老家不远。2200多年前,刘邦在歌风台上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凯歌,而今的共产党员李延杰迎着戈壁风沙,把天山当作歌风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改天换地的《大风歌》!  相似文献   

19.
《财会通讯》2006,(9):I0027-I0027
据史籍记载,汉文帝和汉武帝都用卜筮决策过大事。汉文帝的故事,是占卜入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先后灭掉秦王赢政和楚王项羽,开创了汉家基业。刘邦驾崩后,接替他做皇帝的是汉惠帝刘盈。刘盈做了七年皇帝驾崩了,年仅23岁。刘盈少年登基,且生性仁弱,所以这七年的政权,实际掌握在他的母亲吕后手里。刘盈死后,吕后干脆立个小孩做傀儡,自己临朝称制,直接管理汉家天下了。她把吕姓亲属封侯封王,作为自己的藩屏。这些人权势熏天,被称作诸吕。  相似文献   

20.
江苏文 《企业文化》2012,(10):71-71
人才受到尊重、得到使用,是衡量—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因为得不到重用,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叹,韩信弃项羽投刘邦,改变楚汉争霸格局;因为得到重用,才有了周文王打猎求子牙,姜太公助武王灭商立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诸葛亮助玄德奠定三足鼎立之势。什么是重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