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中国城市化高潮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30%就会出现城市化的高潮,每年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一至二。这就意味着今后中国每年有一千万至两千万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在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我们通常以城市人口(包括大中小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率,即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100%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而产生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在地理上不断趋于集中,以此获得“聚集经济效益”,这样,就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世界各国来说,城市化都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市化进程具…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拉动力中国的城市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大的变迁之一。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1998年的33.35%,在2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0.77个百分点。1998年到2004年,全国的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了13亿,在此期间,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多少呢?增加了1.2675亿,城市化率又从33.35%提高到41.8%。从1998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到了加速化的时期。在此期间,城市人口年均增加2112万人,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最近这些年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重要原因有:第一,与工业化相互促…  相似文献   

4.
深圳人口发展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正 《特区经济》2007,216(1):13-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仍然保持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持续高速的工业化已经引发世纪之交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浪潮,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化被人称为是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之一。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以每年1.4个百分点递增,已达到42.99%,已有1.5亿农民工在中国的城市中谋生,仅2005年由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口数就接近1800万人,而且这个数目正不断刷新。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使中国城市人口总量高达56212万人,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有人认为,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的第四个阶段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5.
县级城市化及其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县级城市化概念的提出及内涵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产业向城市聚集的过程。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来决定。2003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60座,小城镇2万多个,城镇人口5.10亿,城市化率达到了40.5%,按世界城市化经验和诺瑟姆的城市阶段划分理论,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总体策略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在这个总方针下,我们认为应根据我国实际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短短三十多年间,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51.27%,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经有118座。这无疑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人口众多的超大城市的纷纷涌现,却暴露出10种"城市病"。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201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这标志着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恣意扩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许多城市的"城市病"进入集中爆发期。  相似文献   

7.
来佳飞 《浙江经济》2012,(11):18-19
美国城市问题研究权威学者乔尔.科特金指出:"今天,大多数人口密集的巨型城市,其规模与其说是城市的优势,毋宁说是城市的负担。"2011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62.3%,城市化建设成绩显著,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给城市带来多方面的问题。身处城市,每天经历上下班高峰的拥堵,每天呼吸着PM2.5超标的  相似文献   

8.
吕佳 《北方经济》2003,(11):33-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的两倍,城镇人口比重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2.5%提高到1998年的30.4%。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很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不到38%。”城市是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动     
《浙江经济》2012,(12):4
推进"新型城市化"2011 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 62.3%。浙江城市化建设成绩显著,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给城市带来多方面的问题。不得不说,城市已经远不如想象中美好。而"新型城市化",则是浙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转型发展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19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3%左右,20世纪初就提高到14%以上,到了80年代已达到42%。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世界5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下个世纪中叶将有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然而反观我国城市现状,却十分落后。据中国农科院统计资料,1991年末,我国城市人口15463万人(全国城市总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11.
一、聊城市城市化进展情况截止到1999年底 ,全市非农业人口达到86.12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15.55 %。从调查的情况看 ,全市城镇人口 (指县市城区及乡镇建成区内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 %左右 ,其中 ,东昌府区、临清市为30 % ,其他县在15 %左右。全市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一 )中心城市和各县 (市 )驻地发展较快 ,小城镇发展缓慢。近年来 ,市、县 (市 )两级加大了对城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功能显著增强 ,人口规模也迅速膨胀。1999年 ,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总投资达到8.3亿元。…  相似文献   

12.
郑新立 《西部雅安》2003,(11):33-33
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但城市化率却长期停留在30%以下。200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而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仅达到39.1%。  相似文献   

13.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的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逐渐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农产业比重持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可自由流动的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随着产业发展日渐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创造了城市文明。从1985年到2012年,随着工业化推进,我国城镇人口从2.51亿增加到7.12亿,城镇化率从23.71%提升到了52.6%。单从数据看,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然而现实情况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还包括了接近2.63亿的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工作、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45%,发达国家达到70%~80%;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只有30.4%,重庆市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只有20.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京津沪3个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相距甚远,与重庆直辖市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我们重庆市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快包括小城镇在内的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化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有资料表明,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二是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和就业人口增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2,(5):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已成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工程师A·Serda 1867年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中.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实施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既是城市化发展本身客观规律的需要,又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台湾执行的第一个四年经济发展计划起,台湾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从农业经济过度到工业化经济。与此同时,台湾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急速增加。1953—1983年间,城市人口从250万增至1320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从29%增至70%。同期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7%,而全岛人口年均增长率仅2.7%。但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什么叫新型城市化道路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比如,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城市化程度很高,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却不高;又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80%以后,城市人口发生了逆向流动,即人口由市区向郊区回流,富人们纷纷到郊外居住,人们称之为“逆城市…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情形也不例外,甚至可以确切地说,中国的城市交通问题甚至更加突出、情况更加严重。中国正在步人城市化的加速期。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8个,城市人口3698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其中人口2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2个,100~2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22个,50~100万之间的大城市48个。而且,这个统计标准还是仅根据城市本身的非农业人口,并不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内。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数以亿计的"候鸟型"农民工所演绎的半城市化,使城市化发展不彻底的特征愈加显著,因而城市化缓慢不彻底的总格局仍未改变,由此影响城市化质量、三农问题破解与社会和谐。要有效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可持续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选择一个契合国情的城市化稳健推进的战略模式。城市化缓慢和不彻底阻碍城乡协调发展1.中国城市化发展长期缓慢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1.6%微升到17.9%,30年间城市化率增长6.3%,年增率低到0.21%;进入加速期后,城市化有所加快,但缓慢的局面无根本改变。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官方统计值虽已达51.27%,标志着我国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该数值可能包括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