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决定对中国轮胎进口实施为期三年的限制关税,即对中国进口轮胎,在原有的4%关税的基础上,加征惩罚性关税。第一年加征35%,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借此抵消中国进口轮胎对美国工人和市场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标准"是一个复杂特性的综合体,对其直接量化存在困难,本文采用价格楔方法,将标准转化为对等关税,进而量化标准的贸易及福利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价格楔方法进行了扩展,放松了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完全替代的假设。研究表明,欧盟RoHS指令对上海市机电产业构成了严重的贸易壁垒,并进一步影响该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但从长期看,标准的实施会使国内外产品的替代弹性增强,标准的对等关税会逐渐下降,社会净福利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准"是一些复杂特性的综合体,对其直接量化存在困难,本文采用价格楔方法,将"标准"转化为对等关税,进而量化"标准"的贸易及福利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价格楔方法进行扩展,放松了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完全替代的假设.研究表明,欧盟RoHS指令对上海市机电产业构成了严重的贸易壁垒,并进一步影响该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但从长期看,标准的实施会使国内外产品的替代弹性增强,标准的对等关税会逐渐下降,社会净福利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与国别分析的基础上,收集2002年~2009年中国对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HS三大类产品的反倾销数据,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关税削减条件下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GTAP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自贸区驱动”与贸易、福利增长均呈现正向联动变化。总之,“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孔龙 《中外管理》2005,(4):15-15
3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中国棉纸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对中国餐巾卫生纸加征高达112.64%的反倾销关税。这是继美国对中国彩电、家具和海鲜等产品加征反倾销关税以后的又一次制裁。由此中国卫生纸出口美国的大门基本关闭。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实施201保障措施调查案最终救济方案,对来自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等国的板坯、板材、长材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三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一次贸易限制.自3月21日开始,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和以往出台的钢铁保护对策相比,这次钢铁保护措施明显具有被制裁国家面广、所涉产品面广、保护措施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将对全球钢铁业造成严重影响,中国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波及.  相似文献   

8.
中美知识产权风波1996年5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单方面宣布,由于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谈判未取得进展,美国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价值30亿美元的产品实行贸易报复,关税将提高到100%,并将于30天后生效。对此,中国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9.
艾华 《广东审计》2005,(2):4-10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将取消配额管理,实现纺织品贸易一体化,长达40年的配额管理体制也将彻底终结。世界纺织品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为了在配额取消后继续保持和提高纺织出口行业的整体效益和长期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决定在2005年一体化后,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2005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我国对全球出口的外衣、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具有环保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制度效应、就业效应。但中国目前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当中仍居于弱势地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1.
采用GTAP 8.0模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和同时征收碳关税时对世界经济和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将对世界经济均衡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金砖和东盟国家;碳关税将改变世界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格局,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受损;碳关税将使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小幅下降,但对改善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1990-2009年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反倾销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并对相关贸易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论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产生了显著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调查效应,中国对美出口的涉案产品金额、数量、价格以及份额都受到严重冲击。在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钢铁和化工行业首当其冲。同时,美国对华反倾销还产生了有利于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这些国家迅速填补了中国退出的市场空间,由此减少了美国从反倾销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伊始,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无端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政府也做出了强力反击。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中摩擦不断、常起争端,而此次冲突似乎已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文章试图从美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美国挑起此次贸易争端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3,(4):20-23
过度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而使气候变化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改善全球福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经济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之一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1967年写就了《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一文,创造了他的寻租理论,指出垄断造成的净福利损失不仅仅是著名的哈伯格三角形损失(即价高量低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浪费)而且还包括由于有垄断利润的诱惑企业会投入资源去展开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在竞争中其租金耗散,这种非生产性投入是一种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利用个案初步考察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然后构建一个"两国三地"价格竞争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这两种贸易效应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07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10位海关协调税则(HST)代码涉案产品的数据,就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不同阶段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减少,具有负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使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对美出口增加,存在正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02年3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实施201保障措施调查案最终救济方案,对来自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等国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进口钢铁品种实施为期三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成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贸易限制。自3月21日开始,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和以往出台的钢铁保护对策相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中间投入品生产决策模型基础上,利用2003-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的进口关税数据表,研究了中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关税减让政策对国内工业行业利润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关税减让政策对国内工业行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进口关税的削减导致竞争加剧,会降低行业的利润水平,而受到关税保护的行业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与此同时,进口关税削减导致中间品关税的降低,降低了行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行业的盈利能力,但是,这种成本降低效应仅对大中型企业样本显著,而规模以上企业样本并不显著。本文的结果也意味着,关税对国内工业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关税减让过程中获得的效应可能是不同的,在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轮胎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将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生效。这一特保案的"原告"美国联合工人工会并未就此罢手,又于9月23日对中国铜版纸向美国商务部提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申  相似文献   

20.
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产出水平、净出口和物价具有国际传递效应,其中对各国物价的影响还具有同步效应.结构化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可在基本不损害美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贸易顺差波动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必须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道德风险,谨防美国采取损人利己行为所带来的全球性冲击,并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挖掘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