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与社会是双向建构、双向生成的,具有深层的辩证关系。城市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是总体性、复杂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城市现代性既具有现代性的一般规定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所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及其转型过程,包涵着丰厚的中国特色、中国内涵。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城市现代性生成的历史与逻辑来探索与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逻辑与道路选择,实现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应对与把握,引领与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
3.
在当前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世界级的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桎梏,在危机到来之时,限制企业成功进行转型升级,威胁企业生存.本研究根据危机管理中的适应性理论,聚焦“半适应性企业”,提出半适应性企业面对危机的关键是要拥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组织能力,而这一能力培养的基础是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培育和不断升级.本文以面临经营、管理等危机的世界级企业三星集团为案例,分析了其半适应性企业的特点,对半适应性企业如何向全适应性企业演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也为大企业在转型创新中的危机管理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借助香港元朗天后诞实例分析发现,民众在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当中发挥着基础性核心角色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持与恢复重现其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发政府、企业等主体参与这一进程,从而推动城市传统文化的强化与发展,避免衰落或消亡的结局.这一“自下而上”的机制与政府、企业主导的“自上而下”机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功利性,正是这一特性保证了前者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得诸多传统文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得到延续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缺乏市场价值的城市传统文化而言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美国是社会创业的发源地,而匹兹堡是美国社会创业领域的硅谷,比尔·斯特里克兰德是匹兹堡社会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本文介绍了比尔的创业历程和战略模式,MCG和BTC的运作方式及其治理机制及组织管理改革,讨论了比尔所代表的美国社会企业家精神的特点,社会创业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创业对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论城市改造的谨慎更新理论与实践——以柏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改造是城市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论题.本文以德国首都柏林市的城市改造为例,梳理、分析了“谨慎更新”理念形成的脉络及其实践含义,着重考察了从大拆大建向谨慎更新转变过程中所蕴含的有关城市发展理念和政治经济格局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期对我国的城市改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环境行为——对昆明市企业环境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昆明市环保局重点监控的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发现昆明市国有企业比其他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更多,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环境保护行为与其属性没有显著关系.另外,总体上,企业经营时间与其环境保护行为也不存在显著关系.但是,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的研究表明,企业经营时间越长,其环境保护的投入水平更高.最后,尽管滇池流域的治理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企业是否处于流域之内与企业本身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对企业环境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评价城市建设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住宅小区的停车问题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老小区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小区,甚至是近几年刚刚建成的新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车难问题。停车难问题不仅对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个时期的住宅小区分别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三类住宅小区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对不同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以此改善住宅小区中居民的停车环境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未来住宅小区的停车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塑造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就业可达性,以及制定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问题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