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弗里德曼的“F论点”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通过再解读弗里德曼和波普尔等人的思想可以得出:尽管考德维尔在综合了哈奇森、马克卢普和博兰德等人的评论后得出了方法论多元主义的结论(支持这一论点的还包括李和平主张的多元性综合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证伪主义思想在弗里德曼学说里是有其支配地位的。波普尔的思想是弗里德曼方法论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2014,(2):51-51
正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父。弗里德曼一生著作繁多,被称为20世纪仅次于凯恩斯的经济学大师。而他与妻子罗丝·弗里德曼合著的《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则是唯一一本口语化的通俗经济学读物。该书的写作与同名电视片的拍摄同期进行,采用了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弗里德曼经济学说"和"弗里德曼货币政策学说"核心内容,可谓大师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剧本"。弗里德曼夫妇引用生动的案例,说明自由选择和自由交易能够比政府更有效地提升公众的福利。作者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主张祛除不必要和不适当的政府干预,让政府的归政府,个人的归个人。他相信经济来自于个人的动力要远大于来自于政  相似文献   

3.
一提货币政策 ,自然会联想起弗里德曼 ,无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还是本杰明·弗里德曼 ;前者是货币主义的最重要代表 ,后者是从事货币政策研究方面的新锐 (尽管他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 ) (BenjaminFriedman ,2 0 0 0 )。不过 ,他们对于货币政策的探讨 ,更多地是着眼于货币政策本身 (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效果等等 )以及货币政策与短期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较少涉及到长期经济增长 (当然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是针对长期稳定增长的 ,后文将会提到 )。说到经济增长 ,这是新的理论增长点 ,近 1 5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存在有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不同范式的角度,对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提出的经济学假设与现实的非相关性命题进行评析。本文认为,事隔半个世纪,重新检讨这一论战,辨析论战中提出的问题,对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与弗里德曼等人都以其经济学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著称。在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中,个体人的自由行动构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进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促成了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盛行,其反思与批判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中工具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为工具主义学说,在西方"滞涨"背景下产生,核心思想是强调经济理论本身只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一种预测经济事实的工具。为进一步理解工具主义方法论,介绍了萨缪尔森的"操作主义"与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之争,工具主义方法论在弗里德曼"单一货币规则"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经济思想中的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赵璐  侯建明 《当代经济》2006,(16):12-13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刊》2006,(12):10-10
2006年11月16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去世,享年94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得知消息后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相似文献   

9.
纵观从亚当·斯密开始至今二百多年的经济学发展史,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和发展其经济学说时,总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前提下进行的。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ainiel Kahneman)教授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eson University)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教授,他们因为行为金融学的巨大成就而获此殊荣。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对"经济人"与自然人进行了一些的辨证思考。  相似文献   

10.
法经济学的展望与未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历史,法经济学的许多研究都可追溯至芝加哥大学,尤其是阿伦·达雷克特(Aaron Di-rector)和爱德华·莱维(Edward Levi)当年令人称道的合作。阿伦·迪雷达克托和爱德华·莱维共同开设了反托拉斯课程,试图将传统的法律研究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开启了法经济学研究之先河。本文是五位著名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爱泼斯坦、贝克尔、米勒、科斯、波斯纳关于法经济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穷人经济学与西奥多·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西奥多·舒尔茨最初讲的是解决农业的贫困问题,而文章认为穷人经济学更具有普遍意义。正像温总理所说的"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温总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穷人的经济学"的。这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公平与和谐的问题,是对传统经济学以增长方式带动效率提升的"富人理论"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2年10月9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色列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以分别表彰他们在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正> 自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当代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研习在我国蔚然成风,经济学研究在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独占鳌头。然而,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即使少数在国际上成了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其成就也主要局限在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数理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思潮和发展方向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这一、两年  相似文献   

14.
由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引发的争论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这场争论可以视为对既有的方法论问题的批判和因此而引发的二次批判。我们尝试以自身的批判性视角重新审视这场争论,以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预测主义及其论敌的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从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和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看应该如何批判和超越这场争论;(3)如何理解经济学人文传统的回归和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卡拉利给经济学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因为经济学看起来令人厌烦,提不起兴趣,文献中充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也就是说,选择无处不在。所以,不管对"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来说,经济学永远都存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文章就试图从这一角度对经济学原则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致命的均衡》一书的作者马歇尔·杰文斯是笔名,一眼看去即知是两大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杰文斯的结合。前者于1890年发表划时代著作《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后者则被称为“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其实,本书真正的作者是威廉·俾烈特、E.M.史蒂芬(三一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肯尼斯G.艾辛格(维珍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三人小组。《致命的均衡》是一本展现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手段的小说。该小说题材和内容具有丰富性和交叉性,是一本创新的经济学读物。作为美国百所大学经济学系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该书巧妙地把…  相似文献   

17.
"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弗里德曼一萨维奇困惑”现代经济学在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上的著名理论模型是“预期效用模型”。该模型由冯·纽曼和摩根斯坦(1947)以及萨维奇(1954)等人继承18世纪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对“圣·彼得堡悖论”的解答并进行严格的公理化阐述而形成。模型的基本内涵是,不确定情境下最终结果的效用水平是通过决策主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加权估价后获得的,决策者谋求的是加权估价后形成的预期效用最大化。预期效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认为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其效用函数自始至终均为凹形向下即风险厌恶(见图1)。同时,在…  相似文献   

18.
陈孝兵 《经济评论》2007,147(5):21-26,52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不断强化的数学化倾向在拓宽经济学发展边疆的同时,也引致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现实鸿沟,动摇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数学的形式主义只是数学的"工具理性",只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细小的"节点"。但就是这个"节点",使20世纪末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门无视经济现实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却与势微并不是因为它被证明比其替代方法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而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时尚性与严密性,无法跨越它自身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法论的转换过程中,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能漠视,但决不能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9.
口理论经济学技术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独特作用李定中关于科技进步运行机制的探讨罗善兴张顺江1,6科技创新主导型现代价值创造模式探析························……蒋伟翔经济学体系与唯物辩证法···············……从资源、环境、风险透析负价值曹雷张薰华1 .92 .4范畴···························……杨承训郭军2.6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公有制形式虚拟企业的制度经济学思考城市出现的经济学解释于金富范大路2 .102 .14 ...···...······……张秀丽…  相似文献   

20.
方法论是构建理论的基本指导原则。近年来,一方面,演化博弈论的研究以及演化博弈论在经济学的应用成为国外学术界热门的研究领域,演化博弈论也成为经济学的前沿方法论;另一方面,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正成燎原之势,甚至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标签,许多经济学分支和流派都声称其方法是"演化的"。这导致一些学者将演化经济学方法论与演化博弈论相混淆。其实两者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的对立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本文以演化经济学的立场,对演化经济学方法论与演化博弈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