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四个层面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思考,认为生态文明是在全球语境下出现的新文明,有着丰富的哲学底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推广,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来不停止思考,这是人类的一个本质特征。思考至深邃,就有了精神的升华、认识的飞跃,继而系统化、理论化,于是人类最博大精深的学问——哲学就产生了。"人民最精致、最珍贵的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唯其如此,哲学才具有开启人的智慧、荡涤人的愚垢的伟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在于它是唯物主义的辩证阐发。它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而哲学本身也通过对自己不断进行的否定之否定,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螺旋式上升的轨迹。哲学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李力 《魅力中国》2013,(6):30-30
主体性问题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在哲学史中的出现与发展展现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人对于自身及其主体性的觉醒和认同。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古希腊哲学是起始于对自然的探索,但是主体性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毕竟与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密不可分.而人类正是在探索自身的过程中才日益深刻的解释和改造整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哲学思想的批判,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自己关于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思想,其中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重新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这些思想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改萍 《魅力中国》2010,(6):328-328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质是一场文化危机,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中国文化哲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现状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及反思,提出了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类发展本质的探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关于人类发展本质的研究可以追索到古希腊,哲学家们也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在经济学界仍然存在着对"发展"概念和意义深度挖掘的遮掩,致使哲学研究的成果因为缺乏验证其理论的必要工具和专业知识而不能使其被发展实践所接受。只有通过社会调查和哲学反思的结合,发展研究才能真正挖掘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号召以后,全党学习理论的风气正在形成,但是,真正用哲学思考的人甚少,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还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的。学习之风、思考之风,还没有完全兴起。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哲学思考,是时代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是克服和减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人类实践发展的新阶段,它深化了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拓展了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化对哲学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哲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丁奕帆 《魅力中国》2013,(26):51-52
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科学、宗教、哲学这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历史上科学、宗教、哲学混沌一体,作用此消彼长。它们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刚 《魅力中国》2014,(26):252-252
在西方哲学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分别对人性和人的主体性进行思考,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担当者,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化。本文旨在从哲学的范畴讨论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定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可见,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荭 《魅力中国》2010,(18):131-131
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殊途同归,二者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现代科学来判断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王翊民 《魅力中国》2014,(18):248-24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现实指导性和实践批判性闻名于世。常识前提和哲学前提是人们思考事物所依赖的两大前提。唯物辩证法的主要批判指向即是常识前提和哲学前提,其批判性也主要通过批判这两个前提来体现。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一种可依赖的奇妙的东西,是人类在历史中富有意义的成就,这一成就既是某些重大危害的根源,也是一些更为重大的机遇的根源,而哲学不能由外在于它的事物来规定,因而也不能存在哲学的定义。虽然哲学是承认现代科学的,但为了保持它们之间的那种不可分割的纯粹和真实,要对科学和哲学进行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关心并思考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或许这种思考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作用,但我仍然固执地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说对于被称之为世纪工程的三峡大坝,在蓄水前夕,我仍然想问一句:三峡,难道这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薛晶 《魅力中国》2010,(31):188-189
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哲学,虽然西方哲学枝繁叶茂,但其骨干仍然是古希腊哲学,可见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性。西方哲学有其悠久的传统特征,这种特征源于古希腊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的理性追问,由此从这个源头冒出的活“水”流淌了数千年。在这个源头上我们重建了人的认识系统,从认识者出发,建立认识对象的结构,并结合哲学历史找到了西方哲学的自然哲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两大传统。并接着论述了两大传统的根源:自然哲学传统始于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人类学传统始于苏格拉底。认识西方哲学的两大传统为我们理解西方哲学,拓展对哲学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一强 《魅力中国》2011,(8):261-261,159
墨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文化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墨家恩想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兼爱的伦理道德思想。二是提出了“类”,“故”,“理”的形式逻辑体系,填补了中国哲学在逻辑方面的空白。随着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崛起,墨家思想必然会被重新审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思想是人类关于对法哲学思考最为光辉的亮点之一,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占有着重要地住.但是,自然法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嬗变--在神与人之间来回摇摆,仅在古代社会就经历了从神灵--人间--上帝的过程.两次嬗变都是人类认识自己及所处社会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理论观察》2011,(1):54-55
中国画必须与哲学联系起来,建构起一种“关系性视角”。在这种关系视角下.运用哲学来思考人类学,运用人类学联系宗教学,运用道家学说来实践哲学思维辩证方法。这是哲学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理性归纳与抽象思维的根本法则。对于促进我国哲学,宗教学,人类学及艺术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